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薛理泰:試析東盟國家在南海的立場

http://www.CRNTT.com   2011-08-21 09:50:40  


美國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員薛理泰
  中評社北京8月21日訊/美國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員薛理泰日前撰文“利害與態度——試析東盟國家在南海的立場(上)”,內容如下::
   
  去年7月在河內舉行的東盟地區論壇系列外長會議上,環繞南沙主權爭端的問題,多數東盟國家一擁而上,抨擊中國的相關立場。儘管如此,稍加分析即可發現,東盟國家對待中國的立場不盡相同,更不用說是鐵板一塊了。

   東盟十個成員國中,泰國、緬甸、老撾和柬埔寨同南海油氣資源沒有直接的利害關係,對南沙主權爭端不甚關切。尤其是泰國、緬甸,在一般情況下,就南海問題表態時,因為事不關己,又要顧及中國的感受,不會貿然得罪中國而為其餘東盟國家火中取栗。

  至於老撾和柬埔寨,特別是老撾,在相當程度上受到越南的挾持。凡是內政外交上的重大舉措,老撾均需事先征得越南的同意或者至少徵求越南的意見,方能付諸實施。不過,老撾和柬埔寨畢竟在經濟發展上受惠於中國,在不涉及本國切身利益的情況下,針對越南提出的主張做出的反應,多半也是應景式的。

  相比老撾,柬埔寨的情況稍有不同,在現階段,柬埔寨抵制越南政策的自由度明顯大於老撾,享有比較大的獨立性。柬埔寨首相洪森去年訪華時表示,柬埔寨政府主張南海問題應由有關國家通過雙邊渠道協商解決,不能將其國際化、多邊化,呼應中國反對南海問題國際化、多邊化的主張。一旦越南加大各種壓力,則又可能出現不同的情況。

  新加坡的情況有些特殊。新加坡國小民寡,立足於對外開放型的經濟,對於周邊地區發生的動蕩特別敏感。新加坡的國策是不希望鄰近海域爆發任何軍事衝突,因為它承受不起周邊軍事衝突的後果。即如筆者在新加坡報紙上就南海風波撰寫專題文章時,在題材選擇上,就感受到這條國策的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