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發展高鐵決心不動搖 

http://www.CRNTT.com   2011-08-24 10:41:40  


  中評社北京8月24日訊/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決定適當降低新建高鐵運營初期的速度,並暫停審批新的鐵路建設項目,對已經批准但尚未開工的鐵路建設項目重新組織系統的安全評估。與此同時,鐵道部宣布京滬高鐵等高速線路的速度從350公裡降到300公裡,票價亦相應下調5%。

  東方早報刊登媒體評論人鬱雯文章表示,國務院的這個決定和鐵道部的行動是國家對“7•23”動車相撞事故反思的一個結果。此舉意味著在經歷了多年的“跨越式”發展後,中國高鐵或將進入一個常態甚至慢速發展時代。

  國家還應發展高鐵

  文章認為,對於高鐵,應一分為二地看,不能因為這次動車相撞事故及此前的劉志軍案,就影響高鐵發展的決心。對中國而言,如果有條件發展高鐵,還是應該推進發展的進度,這既是基於高鐵作為一種遠距離運輸工具所具有的相對公路和民航的優勢,也是基於中國地廣人多、地區發展不平衡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

  從世界高鐵的興起來看,高鐵是作為適應現代文明和社會進步的高科技產品,以高速度、大容量、低污染、安全可靠而著稱的交通工具,具有輸送能力大、速度快、安全性好、受氣候變化影響小正點率高、舒適方便、能源消耗低、環境影響小以及經濟效益好的特點。截止到2010年5月,全世界運營中的高鐵裡程總長達13414公裡。歐洲發達國家在經歷了一段曲折的道路之後,也開始重新審視和調整其運輸政策,把重點逐步移回鐵路,尤其是高鐵發展。即使是美國這樣以在車輪上著稱的國家,奧巴馬也把大力發展高鐵,作為重振美國競爭力、走出金融危機的重要一環。

  某種意義上,中國發展高鐵不僅有必要,而且勢在必行。每年的春運,當幾億人像候鳥似地在鐵路上奔波時,在戶籍制度無法有效解決前,要治理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運輸難題,必須大力發展鐵路運能,因而高鐵的發展就不可避免。目前,中國經濟呈現出東、中、西部的梯度發展差距,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落後地區受到交通運輸的制約。高鐵還能縮短旅客旅行時間,產生巨大社會效益;對沿線地區經濟發展也能起到推進和均衡作用。特別是,鐵路作為惟一一種不用石油的運輸工具,大力發展高鐵,對中國節約能源、減緩對石油的依賴具有重要意義。此外,中國正處於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時期,鐵路“瓶頸”制約矛盾突出,輸能遠遠趕不上工業化的需求,也提出了一個加快發展鐵路尤其是高鐵的客觀要求。可以說,中國比任何一個國家都更需要高鐵。

  在高鐵的諸多作用中,對消費者而言,有一個作用不能不提,這就是高鐵的競爭帶來了人們對出行方式的自主選擇權。這種選擇權既是價格上的,更是出行方式上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