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醫院養打手 怎成黑社會?

http://www.CRNTT.com   2011-08-25 10:41:41  


 
  面對維權的患者們,對抗性思維無疑會把事情越弄越糟糕

  “既然你請職業‘醫鬧’來鬧場,那我就請打手把你們趕出去”,這無疑是一種對抗性思維。在這樣的思維下,院方設定好,患者家屬就是想“獅子大開口”要錢,就是想鬧事,可能覺得坐下來好好談沒用,也可能覺得坐下來好好談會浪費時間。

  可怕的是,這種思維在整個醫療行業中都存在。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淩鋒表示,目前,我國醫生的社會地位處於全世界較低水平,愈演愈烈的“醫鬧”也已達到史上最為嚴峻的時刻,建議國家出台《醫院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醫衛界別的委員將聯名向衛生部黨組提交一份相關提案。事實上,假如“醫鬧”越界的話,《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足以應付。這份代表著醫療界聲音的提案體現出了一種對抗性思維。“養打手”不過是這種思維的極端演變。

  誠然,醫療界有著自己的苦衷,但是和患者互相仇視只會讓事態惡化。假如所有醫院都用“打手”來對付患者,只會出現更為血腥的場面,如同強拆只會激起越來越多的反抗。要疏導,而不是強行堵塞,否則決堤的洪水更可怕,無奈的是醫療界向某些地方“學習”了這種災難性的對抗性思維。
 
要相互理解,更要制度建設 
 
  現在的制度性建設還遠遠不夠

  醫生有醫生的苦衷,患者有患者的悲傷,所以許多人都認為,醫患之間加強溝通,有了理解,難題就迎刃而解了。然而長期做醫療糾紛報道的記者柴會群卻不這麼看,他指出,眾多醫療糾紛背後,其實掩藏著不少犯罪問題,而這些罪惡,又無法在法制軌道上解決,所以才釀成一樁樁人間慘劇,使醫患雙方均成為受害者。比如,多年前,王萬林被他的病人白血病患者彭世寬殺死,彭世寬被判死刑,王萬林則被當地衛生部門授予“人民的好醫生”稱號。然而,鮮有人注意到,當時執業醫師法已經實施,王萬林沒有執業醫師證,按說不能行醫;修改後的藥品管理法也生效,他給病人使用的“快速生血劑”沒有經過注册,其實是假藥;《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同樣也已實施,他發明的那個用以治白血病的醫療器械其實是非法產品。

  柴會群認為,需要的是如何建立一種機制,讓好醫生得益,讓壞醫生淘汰。但很遺憾,在“開單提成”、“藥品回扣”等惡劣機製作用下,好醫生被淘汰,壞醫生反而得利。像前些年媒體報道的胡為民、肖啟偉、陳曉蘭、王雪原等揭黑醫生大都難逃這種命運。

  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同樣認為這是體制問題,例如,80%的優質醫療資源集中在城市,這讓許多大醫院人滿為患,醫生服務質量自然下降;因為正規收入不高,許多基層醫生不得不利用收紅包、拿回扣、不合理用藥等方式從“灰色途徑”獲得補償……

  醫療的制度性建設目前在中國還遠遠不夠,有很多缺失。在壞的制度下,醫生和患者都是受害者,當然,患者更為弱勢。
 
  以棍棒對棍棒,這是叢林社會的法則。誠然,醫院也許有自己的苦楚,但是絕不該用棍棒來恐嚇和威脅。救死扶傷的醫院絕不能成為以暴制暴的“惡主”,讓時光倒退幾百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