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民幣戰略商機 香港搶先才會贏

http://www.CRNTT.com   2011-08-26 09:11:47  


 
  要實現貨幣國際化,有其內在和外在的條件要求。在內在條件方面,包括經濟規模、政經體系對內統一,以及對外能自由兌換;至於外在條件方面,則需成為貿易結算貨幣、成為國際投資貨幣,以及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對於這些內外條件,人民幣有一定的基礎,但努力進步的空間仍大。因此,國家推出由近而遠,由區內化、區域化,以至國際化的前進戰略。 

  就此,國家已作出三方面的具體部署,首先,加速與香港、亞太地區和國家,甚至南美的如智利等貿易夥伴,簽訂“自主選擇貿易結算貨幣”的協議,並以本幣結算。其次,加速與越來越多的貿易及投資對象簽訂“貨幣互換協議”;與此同時,又選擇一批國內城市為試點,進行人民幣貿易結算的業務,並不斷擴大試點範圍。 

  在這個戰略部署中,“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便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最佳實驗室和踏跳板。畢竟,人民幣在香港,仍算是“境外”,直接與國際金融接軌,具備進可攻的優勢;又因香港與內地,在金融上有一道防火牆,發揮退可守的效應。近年來,隨著香港銀行獲准經營人民幣業務,包括存款、兌換、匯款等,目前人民幣存款已多達5,500億元;但因缺乏回流機制,令致衍生產品少而收益率偏低。李克強訪港期間,宣布了RQFII(讓香港可以用人民幣在內地投資股票及債券)、RFDI(讓香港企業可以用人民幣在內地進行直接投資)、ETF(讓內地投資人可透過追蹤指數的方式投資港股)等,這一來,兩地之間人民幣流動的“任”“督”二脈,都得以全面打通。香港作為大中華區的一環,人民幣在股市、匯市、債市、投資的大範疇全流通,亦將具備雛形。 

為港金融業帶來巨大商機 

  在歐美債夾擊、政治鬥爭夾纏的全球經濟風暴中,新興市場特別是大中華地區市場,已成為國際資金的首選避風港。“六點三十六招”肯定了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僅更加確立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的角色,也使得香港可望進一步發展成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邁開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雙向流通機制的第一步,為香港的金融業帶來巨大商機。未來隨著CEPA的緊密結合,廣東與香港將先行開放服務業投資,香港的專業服務,更可獲取珠江三角洲邁向服務業現代化的發展機遇。 

  作者是香港專業人士協會副主席 廣東省政協委員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