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卡扎菲對利比亞犯了哪些罪?

http://www.CRNTT.com   2011-08-29 09:52:32  


 
  典型的國富民窮

  利比亞曾長期實行單一國營經濟,依靠豐富的石油資源,曾一度富甲非洲。該國是北非重要的石油生產國,石油是它的經濟命脈和主要支柱。目前的石油儲量約為400億桶,天然氣探明儲量達1.48萬億立方米。但該國2/3以上的國土面積至今尚未進行地質勘探。有預測顯示,利比亞潛在石油儲量可能超過1000億桶。石油生產占國民生產總值的50%~70%,石油出口占出口總值的95%以上。

  1992年開始,因洛克比空難問題受到國際社會制裁,利比亞經濟狀況不斷下滑。1999年聯合國中止對利制裁後,特別是近幾年國際油價持續抬高,石油收入大幅增加,利比亞經濟出現較好的發展勢頭。

  2003年起,利開始實行經濟改革,嘗試建立股票市場,加快部分國營企業和銀行的私有化進程,將過去單一的國家所有制改為國營、集體和私營三種所有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資環境,積極吸引外國公司來利投資和開展貿易,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近年來,利比亞積極推進私有化進程,現已完成了數十家國有企業的轉制,並著手研究民航、電力、銀行等重要領域的私有化問題。

  2006年,利比亞政府決定每月向未就業的大學畢業生提供一定的生活補貼,直到他們獲得就業。卡扎菲還不止一次說要把國家的石油收入直接分發給國民。為此他獲得了民眾的贊譽,但遭到了官僚階層和金融、石油部門的腹誹。卡扎菲還常常號召民眾起來和國家的官僚、權貴做鬥爭,而實際上卡扎菲是利比亞最大的官僚和權貴,他號稱只住在阿拉伯牧民帳篷,但實際上他擁有不少別墅和豪華辦公室,他的家族經常和國家混用著金錢。

  長期以來,卡扎菲的一項德政就是用巨額石油收入對民眾在教育、醫療、基本食品和住房方面給予補貼。但是全球經濟的不景氣使利比亞不得不削減民眾福利。

  利比亞是典型的國富民窮、貧富懸殊,人均GDP有上萬美元,但百姓實際收入很低,失業率連年高企,在20%~30%之間。還有報道說與去年相比,利比亞的油、蛋等基本食品漲幅超過了50%,甚至100%。但卡扎菲的兒子卻有錢去購買意大利和希臘的足球俱樂部的股份。

  近期發生在包括利比亞在內的多個阿拉伯國家的民眾抗議,社會動蕩的根源首先是在國內。利比亞的“憤怒日”提供了整合反對卡扎菲勢力的契機,但其實民主化只是一個口號,失業青年則是催化劑,國內長期存在的深層矛盾,才是革命源頭。(本報綜合報道)

  卡扎菲9名子女

  掌控國家經濟命脈

  美國總統奧巴馬2月25日簽署行政命令,凍結卡扎菲及其家人、利政府高級官員以及利比亞政府、中央銀行和主權財富基金的資產。

  西方媒體曾報道說,在中南美加勒比海一高級度假勝地度假的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的次子賽義夫花費100萬美元,請美國著名流行歌手瑪麗亞.凱莉演唱了4首歌。

  美國駐的黎波里外交官2006年製作的該報告的題目為《卡扎菲股份公司》。報告顯示,卡扎菲的8子1女涉足石油、燃氣、酒店、媒體、流通、通信、社會基礎設施產業等賺取大量金錢。雖然準確金額無法確認,但每年有數百億美元流入他們的腰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