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如何贏在利比亞重建起跑線上

http://www.CRNTT.com   2011-09-05 10:42:47  


 
邱林:瓜分利比亞石油中國勝算幾何?
 
  2011年08月26日10:37 來源:中國企業家 作者:邱 林 

  世界各國為瓜分利比亞的石油展開了一場較量。持續半年的利比亞內戰即將以反對派的勝利而告終,而另一場瓜分石油的“戰爭”又在利比亞打響。有分析認為,為了在內戰結束後將重組的利比亞石油市場搶占有利位置,世界主要國家展開激烈競爭。當前形勢對支持利比亞反對派的北約所屬的西方國家有利。

  法國總統薩科齊8月22日會見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主席賈利勒時表示,法國將憑借曾積極主導北約空襲一事,爭取利比亞原油開採優先權。與此同時,意大利外長弗拉蒂尼22日稱,意大利埃尼集團的技術人員已前往利比亞東部,以重新開始生產石油。今後埃尼集團將在利比亞石油生產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利比亞戰爭還未結束,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已開始和法國天然氣公司、道達爾石油公司、英國石油公司、意大利埃尼集團等歐洲能源企業就幫助盡快恢復石油開採展開對話,這些歐洲企業要求本國政府積極爭取利比亞油田開採權。連過去沒有積極參與利比亞原油生產的美國企業也對利比亞石油市場虎視眈眈,也想趁機分得一杯羹。

  然而,在西方積極參與瓜分利比亞的石油之戰中,卻難見中國的身影。在中方未與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就石油問題展開對話,就傳出對中國不利的聲音。8月22日,《紐約時報》援引利比亞反對派控制下的石油公司的一位負責人的話說,“就原油方面,利方和意大利、法國和英國等西方國家沒問題,但和俄羅斯、中國和巴西會發生一些政治問題。”

  所謂“政治問題”,顯然是指中國、俄羅斯和巴西在聯合國安理會決定打擊卡扎菲政權的投票中投了棄權票。預計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一些人今後仍將中國在投票問題做文章,阻止中國企業染指利比亞石油。當然,這只是一種假設,今後的情況如何,還有待於我們進一步觀察。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說過:“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貨幣,你就控制了整個世界。”長期以來,歐美國家圍繞石油資源的爭奪與掌控,形成了統一戰略,而針對伊斯蘭石油世界的打擊,已經是第四次了。此前的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看似毫無關聯,但其背後卻潛藏著一個由石油資源構織的大網。

  更何況,西方不可能允許地中海南岸存在一個時時卡住石油脖子的國家利比亞。因此,從利比亞著手,歐洲要解決自己的未來石油儲備難題。在利比亞像中東、北非一些國家一樣出現動亂後,不管是在聯合國安理會、還是北約,西方都在為軍事干預利比亞進行積極準備,其目的昭然若揭。

  實際上,戰爭與經濟發展存在一種複雜的辯證關係,石油決定戰爭,戰爭對石油起著反作用。石油利益是美國、法國和英國等西方國家發動利比亞戰爭,推翻卡扎菲政權問題上的根本利益。卡扎菲倒台後,如何瓜分利比亞石油資源?法國、英國和美國等西方國家無疑是利比亞戰爭的最大贏家。

  由於中國在這些決定全球石油資源重新洗牌的戰爭或爭奪中,主要是以旁觀者身份出現,即將在聯合國安理會投票中,一般都投下棄權票,伊拉克戰爭如此,利比亞戰爭也是如此。因此,在決定石油資源分配、石油價格等方面,很難有話語權。例如在此次瓜分利比亞石油的爭奪戰,就沒有多少勝算。

  也有人認為,相比中國在其它西亞、北非國家的利益和發展而言,中國在利比亞的利益和發展還不夠突出。過去,由於利比亞石油出口本來偏向西方,而利比亞向中國出口的石油只占國內全部進口的3%。只是近幾年,中國擴大了在利比亞的石油開採投資。截至到2010年,投資累積約200億美元。

  當然,在國際上,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關係。由於利比亞局勢持續不穩,也可能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變數,即使卡扎菲下台,利比亞的內戰也不會停止。這可能嚇跑西方的重大投資者,伊拉克、蘇丹就曾發生這樣的事情。如此一來,中國就有了新的機會,有望成為利比亞石油市場上新的支配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