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越民間交往:到越南找老婆成為時尚

http://www.CRNTT.com   2011-09-17 09:31:51  


河內街頭,社會主義宣傳畫林立。但意識形態的接近,并不能降低越南人對中國感情的複雜和糾結程度。(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9月17日訊/現實中的越南,對國人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是友誼關來來往往的車輛人群,還是遍布大街小巷的中國產品,還是幾萬元就能購得一個的越南新娘?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國度,是怎樣觸動了我們的神經?《齊魯周刊》日前登載吳越紀實文章“中越民間交往:到越南找老婆成為時尚”:

友誼關:以命博財,中越邊貿“血路”

  322國道在友誼關往南200多米處走到了盡頭。

  將公路攔腰截斷的是地上一條筆直的線,線的這端,“中國國道322線終點”幾個字依稀可辨。一線之隔的,是越南1號公路起點,終點河內。

  在中越邊境一帶,當地邊民大多做著諸如此類的工作——搬運工或摩的司機、幫人逃稅、在家種地。邊民交易的輝煌出現在上世紀80年代。那些年,當地人用手電、鋼筆等日用品去換越南人的芭蕉油等農副產品。邊境滿布地雷的羊腸小道上,邊民們以命博財,小心翼翼地開辟出了中越貿易的“血路”。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大批外地客商湧入弄堯、弄懷、浦寨等邊貿點,原始的邊民交易變得舉步維艱。

  15歲就開始和越南人做生意的村民陸尉群,直到最近兩年,才敢繼續踏上邊境上的那些小路。“當時都是在山裡交貨、拿錢。”陸尉群說,“我們白天偷偷地看越南部隊把雷埋在了什麼位置,有雷的路就避開。但那些人很鬼頭,總是按照人走路的規律來布雷。所以我們得自己學著排雷,邊走邊挖。”

  一件親歷的事情讓陸尉群至今心有餘悸,“一個越南妹和我定了交貨地點,我老遠都看見她走過來了,突然轟隆一聲巨響,她的整個頭都炸飛了。”

  “現在好了,雷基本排完了。”陸尉群指著遠處的一座山說,“喏,翻過那個山頭就是越南。我常去走親戚,我姑媽很多年前就嫁去越南了。”

  “他們和我們就像是鄰村。長得差不多,說的是當地土話,都能聽懂。”浦寨人阿幫說,他從小就沒覺得越南人和自己有什麼差別,“即便打仗,邊民們的關係也都很好。我們壯族和他們京族,以前都是一個民族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