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7千萬徐悲鴻假畫”的玄機

http://www.CRNTT.com   2011-09-19 09:12:35  


  
  這個“奇聞”不是孤例,在越來越紅火的藝術品市場,類似的還挺多

  2005年,上海買家蘇敏羅拍到一幅吳冠中先生的《池塘》,在找吳老先生鑒定時,吳冠中親筆寫下“此畫非我所作,系偽作”。

  2009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一幅署名吳冠中的油畫《鬆樹》以158萬港元成交,日後也被吳老先生認定為偽作。

  2010年12月7日,廣州嘉德拍賣行以16萬元拍出唐大禧畫作《人民的蘋果》,但作者本人隨後指出,被拍賣畫作系仿作。

  ……

  陳丹青表示,據他自己的統計,從05、06年到現在,自己就起碼發現了24張冒充他作品的偽作。另一位畫家韓美林的遭遇更離奇,拍賣公司的工作人員登門拜訪,他指出畫作是假的,最後這些畫作竟然還是被堂而皇之地放在拍賣會上去賣。所以,這幅徐悲鴻“偽作”所掀開的是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一個大黑洞。

  其實,古今中外都有藝術品造假的,但是近年來中國的藝術品市場造假特別厲害,並且假得越來越離譜。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有利可圖,這個市場越滾越大,僅僅今年上半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總成交額就有428.42億元。而徐悲鴻這樣的名家更是香餑餑,在去年前7個月,連同這幅畫,徐悲鴻的畫拍賣價在千萬以上的就有10幅之多,其中還有4件超過了6千萬。

  想要退錢?幾乎沒門 
 
  在法律缺位、監管無力的藝術品市場,有兩大問題是買家要求退錢或者賠償的嚴重桎梏,而這兩點也縱容了造假的泛濫。
 
  藝術品鑒定在法律上幾乎一片空白,法官無據可依

  當前中國,文物、藝術品鑒定混亂,只要收錢就給開鑒定證書,能把當代仿制的東西給開成明朝、清朝,有奶便是娘。這是因為我國幾乎沒有法律對民間文物、藝術品鑒定有所規定,所以這些出具鑒定書的專家和公司很難被追究法律責任,就撐大了膽子亂開。收藏大家馬未都也表示,拍賣行也沒什麼鑒定藏品真偽的程序,程序都是自己定。

  這一方面是讓藝術品市場假貨泛濫的推手,另一方面也讓買到假貨的買家維權非常困難,因為法院根本就不知道應該采信誰的關於藝術品鑒定的觀點。買家可以找人鑒定說著是假的,同樣,賣家或者拍賣行也一樣能這麼幹,而且找的還能全是業界“權威”。剛剛過去的一起官司就是很好的例證。

  去年,郝驚雷花20萬元買了三幅字畫,不料找專家鑒定後發現是高仿真印刷品,怒而將拍賣公司嘉德告上法庭。需要說明的是,郝驚雷找的專家級別還挺高,是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的三位專家。然而,在現有的司法鑒定中,字畫真假這種文物鑒定並沒有權威的鑒定機構,所以這些專家就算再資深,他們的意見法官也采納不了。最終,法官另辟蹊徑找到了破解的辦法。雖然字畫是否真跡無法鑒定,但可以通過文書鑒定,來鑒定字畫的材質。最終拍賣公司主動找郝驚雷和解了,但是鑒定結果卻沒有公布。

  所以,民間藝術品市場沒有一個真正法定的鑒定機構和可采納的鑒定意見讓買家很受傷。再回到這幅“徐悲鴻畫作”上,假如買家要去起訴拍賣行或者賣家,要求賠償,一樣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索償很難,因為在法律上很難證明這幅畫是偽作。就算看上去鐵證如山,拍賣公司和賣家也一樣可以找到各種也很“鐵”的鑒定和專家發言證明這是真的。

  徐悲鴻的長子為這幅畫寫了“背書”,表示這幅畫作真的是自己父親徐悲鴻的作品,這和專家出具鑒定書差不多,也一樣很難對他追究連帶責任。首先,法官去采信誰對這幅畫作的鑒定結果呢?其次,即使證明這是假的,但是如果沒有辦法去證明出具這個“背書”的人是故意的,是欺詐,那麼追究法律責任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