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李叔同、蘇曼殊:殊途同歸入法門

http://www.CRNTT.com   2011-11-06 09:36:39  


 
一喜一悲,迥異早年

  李、蘇二人的早年可謂判若霄壤。

  李叔同生於一個豪門世家,其父與李鴻章為進士同年,後棄官從商,一躍成為津門富豪。雖然五歲喪父,但李叔同生活依舊極為優裕,母親延請名士教其詩詞書法,加之天資聰穎,李進步迅速,被稱為“神童”。後李隨母遷至上海,就讀於當時數一數二的南洋公學,師從蔡元培,與黃炎培、邵力子等人同學。在歐風美雨、中西交融的大環境下,李叔同一方面汲取新知,才華橫溢,自詡“二十文章驚海內”;不過另一方面,他也難免沾染了公子哥習氣,流連於煙花之地,正所謂“奔走天涯無一事,問何如聲色將情寄。休怒罵,且遊戲”。

  蘇曼殊則遠遠沒有李叔同那般顯赫的身世。蘇乃私生子,自然備受家族鄙夷。13歲那年,他身染重疾,嬸母預其不治,竟將蘇棄置柴房,任其自生自滅。17歲時,蘇忽生禪念,在廣東剃度,然不守戒律,偷食鴿子,被逐出佛門。雖繼續顛沛流離,但蘇內心夠強大,常以英雄自期,“海天龍戰血玄黃,披發長歌覽大荒。易水蕭蕭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佳期如夢,卻總苦短。1905年,李母病逝。這也意味著他養尊處優的日子就此作罷。李扶柩回津,依“東西各國追悼會之例”,在四百多位來賓面前自彈自唱,為母親舉行了文明喪禮。“破碎山河誰收拾”?是年秋,李叔同懷著這樣的疑問,東渡日本,踏上了尋求救國之道的旅途。

  而此時的蘇曼殊,已在日本求學數年。兩位愛國的青年人,終於一同融入20世紀初的革命洪流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