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祝華新:網絡輿論倒逼中國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1-10-08 09:36:31  


祝華新
  中評社北京10月8日訊/“33年前,中國改革以‘文革’為反面教材,鄧小平、葉劍英、陳雲等劫後餘生的老一輩革命家,從國家民族也包括自身的沉浮中,開啟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而今天的中國社會日益板結,利益格局固化並出現大規模‘世襲’,改革推動乏力。在這個時刻,互聯網為激活中國社會變革,提供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深厚的道義資源。”人民網日前登載祝華新的文章“網絡輿論倒逼中國改革”:

  當下社會轉型期,利益群體分化,利益博弈規則卻不夠透明和公正。在這種情況下,互聯網成為民眾利益表達惟一比較順暢的通道。從湖北巴東鄧玉嬌案,到武鋼徐武案,從工信部強制安裝上網過濾軟件,到鐵道部7.23動車事故的善後處置,網絡輿論對政府的公共治理形成了強大壓力,或多或少地改變了事件的走向。網民成為中國“最大的政治壓力集團”。

  正如微博網友“夢裡驚聞”寫道:“如果把政治比成動車,那中國政治就是D3115;如果把民意比成動車,那中國民意就是D301。不管你願不願意,我們都是這兩趟動車的乘客。”

  借助互聯網,民意和民怨呼嘯而來。在民怨和改革賽跑的形勢下,我們尤需提防社會管理體制和機制。否則,發生信息阻滯、信號紊亂和局部運轉停頓,這是誰也不願看見的局面。

互聯網“還原社會真實的意見構成”

  目前中國的互聯網普及率為36.2%,略高於世界平均水平,遠低於韓國、日本、美國、英國等(均高於70%);但中國的網絡輿論的影響及熱烈度絕對是世界上最強的。

  4.85億網民中,只有一部分人發帖、回帖,上微博、發微博的多一些,也不過1.95億,占網民數的40.2%,占全國總人口的14.2%。就是說,經常在網上發聲的,只有一二成的中國人。但他們通過新聞跟帖、個人博客、BBS特別是微博客,隨時發布信息,表達意見。在諸多突發公共事件中,出現了“公民報道者”以及掌握極大話語權的民間“意見領袖”。互聯網成為不同利益群體進行利益表達,特別是弱勢群體維護基本權益的發聲平台。中國進入“大眾麥克風時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