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球金融體系何處去?

http://www.CRNTT.com   2011-10-17 08:29:50  


全球的經濟和金融體系將面臨深刻的歷史性變革和制度轉變
  中評社北京10月17日訊/9月17日,美國紐約爆發了一場名為“占領華爾街”的民眾抗議活動,並一直持續到10月份。瞭望發表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副會長陳雨露文章表示, “占領華爾街”抗議活動的矛頭主要指向華爾街的“貪婪”、金融系統的弊病和政府監管不力,意在表達對美國金融制度偏袒權貴和富人的不滿,聲討引發金融海嘯的罪魁禍首。

  文章認為,從更深層次的原因來看,“占領華爾街”抗議活動只不過是此輪全球金融危機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在社會領域的一次集中反映。實際上,在飽受金融危機之苦後,即便是沒有“占領華爾街”抗議活動的矛頭所向,全球的經濟和金融體系也將面臨深刻的歷史性變革和制度轉變。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全球金融體系的發展將沿著以下四大基本趨勢展開。

  一是隨著發展中國家的國際話語權日益提升,國際金融新格局將呈現出“再平衡的多邊主義”特征。

  文章稱,此輪全球金融危機之後,隨著發達國家經濟次第陷入衰退和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地位的日益提升,100年來由發達國家壟斷世界市場的時代將宣告結束,以西方國家為核心的國際貿易體系將被多極化的格局所取代。

  世界經濟論壇根據“金融政策的國際協調程度”和“地緣經濟實力轉移的速度”這兩個最為關鍵的因素,模擬了四種可能情形:在地緣經濟實力對比發生迅速轉移、全球金融政策的國際協調進一步強化的組合下,形成“再平衡的多邊主義”格局;在地緣經濟實力對比緩慢變化、國際金融政策協調混亂的組合下,世界各國各自為政,形成“割據的保護主義”格局。處於中間情形的分別是“再造的西方溫和主義”和“金融地區主義”。

  鑒於“大蕭條”以來的慘痛歷史教訓,世界各國已充分認識到“去全球化”對經濟和金融發展的巨大負面影響,在加強全球金融治理協調和結構改革成為必然趨勢的前提下,國際金融新格局很有可能朝著“再平衡的多邊主義”方向發展。

  二是國際貨幣體系將實現從“一主多元”到“多元制衡”的轉變。

  文章指出,此次全球金融危機已經深刻反映出了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缺陷和系統性風險。在“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下,全球的國際收支失衡不斷惡化,由資產泡沫破滅引發的金融危機頻繁發生,這種內含矛盾的經濟增長和平衡模式使全球經濟陷入了“恐怖平衡”。

  從改革方向來看,隨著現行國際貨幣體系賴以形成和運轉的世界經濟格局發生深刻改變,新興力量將對傳統的經濟勢力發出挑戰,其貨幣也將在國際貨幣體系的重建過程中獲得更大的話語權。這意味著,國際貨幣體系將實現從“一主多元”到“多元制衡”的轉變。在上述過程中,隨著中國經濟和貿易大國地位的確立和日益鞏固,人民幣無疑將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和更加積極的作用。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