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文化改革成國家戰略 中共為何?

http://www.CRNTT.com   2011-10-19 08:23:52  


  
  政治局把文化作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這個論斷是有時代針對性的。改革開放以來,如潮水般湧進國內的不僅是西方國家“器物”層面的東西,更有制度和和文化層面的內容。諸如好萊塢大片之類的文化產品倍受熱捧,這背後絕不僅是娛樂方式的問題,更有對西方社會的崇尚。而當越來越多的西方文化產品輸出到中國時,西式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也都隨之在中國生根發芽。勿庸諱言,在此過程中受到衝擊的不僅是中華文化,也包括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 

  現實的情況是,如果說中國在普通貨物的對外貿易中一直保持巨額順差的話,那麼在文化貿易領域的情況則完全相反。一種被媒體稱之為“文化赤字”的問題越來越成為中國走向現代化過程中的一個短板。有鑒於此,今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的大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發表講話時強調,要著眼於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形成與中國國際地位相對稱的文化軟實力,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這樣的話語既有特別針對性,也預示了今後一段時間國家工作的重點。 

  事實上,文化不僅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源泉”,對於提升國家的綜合國力也具有特別的重要意義。一個社會的構成雖然紛繁蕪雜,但無非由三個層面構成:物質、制度和文化。如果說物質層面我們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度層面雖然外界有不同看法,但“北京模式”在應對金融危機、發展生產力等方面也獨領風騷的話,那麼我們在文化層面的落後是顯而易見的。今天,我們幾乎沒有能讓世界一致認可的國際一流文化產業。近年來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多所的孔子學院,對於傳播中華文化無疑有積極意義,但這說到底打的還是祖宗牌。 
  
  還要指出的是,發展和繁榮文化事業也有助於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水平。文化的本來涵義就包括道德、倫理等方面的內容。近年來,伴隨著經濟發展的並不是全民族道德水平的提高,反而是明顯的滑坡。在日前舉行的全國道德模範座談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直指“見利忘義、誠信缺失等道德失范現象時有發生,封建迷信、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沉渣泛起”。李長春同時透露,十七屆六中全會將把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作為重要內容。這表明,領導層也是把道德建設作為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來看待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