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北京為馬英九撤出戰略誤區架設下台階

http://www.CRNTT.com   2011-10-27 06:45:03  


國台辦發言人楊毅主持例行記者會。(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0月27日訊/澳門新華澳報今天登載評論員富權的文章“北京為馬英九撤出戰略誤區架設下台階”,分析評論如下: 

  昨日是國台辦舉行例行記者會的日期,近日台灣地區藍綠兩陣營針對“兩岸和平協議”及“公投修法”的爭論,理所當然地成為國台辦新聞發佈會的主要答問內容。實際上,兩岸的媒體包括大陸新華社、中新社、《法制晚報》,和台灣《中國時報》的記者,都反覆提問此問題,因而使到該問題佔據了昨日新聞發佈會的大部分時間。

  綜合國台辦新聞發言人楊毅的回答內容,北京對“兩岸和平協議公投論”的反應,是有著清晰的主張定位和嚴格的區隔的。其一、是北京對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的議題,抱持樂觀其成的態度;其二、但又認為目前時機尚未成熟,應該按照“先經後政”的思路和默契循序漸進;其三、堅決反對任何議題的“公投”,包括以“兩岸和平協議”為標的的“公投”;其四、不滿台灣政治勢力將“兩岸政治協商”作為選舉工具肆意炒作,貶低其莊嚴意義。

  關於北京樂見台灣民眾認同和支持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的態度,楊毅是這樣說的,“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符合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是我們多年來的主張,也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必然前景。希望兩岸為此加強交流,增進互信,逐步創造條件。”

  實際上,無論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告台灣同胞書》、鄧“六條”、“江八條”,還是“胡四點”、“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都鄭重呼籲或承諾促進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建構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架構,包括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避免兩岸軍事衝突。這是因為,兩岸敵對狀態尚未結束,是目前兩岸關係中存在的事實。儘管台灣方面於一九九一年五月宣佈結束“動員戡亂時期”,但仍敵視大陸。而兩岸敵對狀態是兩岸關係發展的不穩定因素,是踐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嚴重障礙。因此,早日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結束兩岸敵對狀態,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要求,特別是有利於台灣社會安定、經濟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