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歐債危機對中國金融安全影響觀察

http://www.CRNTT.com   2011-11-08 08:29:27  


 
  其次,為應對歐債危機、金融危機,各國紛紛出台了一系列加強金融監管的措施。例如歐盟加強了對成員國金融監管體制的整合,構建了“一委三局”的金融新監管體系,同時對對衝基金出台了一系列嚴苛的監管新規。為抑制金融投機行為,歐盟正在加緊制定徵收金融交易稅的有關法律。加強金融監管的目的在於希望通過約束金融資本活動領域,防止其過度脫離實體經濟。 

  可以預見,後債務危機時代,金融機構、公司企業、政府和家庭都將自覺或被迫進行金融資產的“去杠杆化”。這一糾正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過度脫離的過程,雖然有助於推動金融資本向實體經濟的回歸,但也會降低金融市場的運作效率,增加借貸成本。對維護中國自身金融安全來說,即是好事,也是壞事。好事是這給了中國增強維護金融安全能力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壞事是這一過程可能會反向刺激規避金融監管的創新做法的產生,新的金融衍生產品只會是風險更加隱秘,一旦出現問題破壞力更大。 
  
  第三,歐債危機已嚴重影響到外界對歐元的信譽,歐債危機的不斷惡化引發了外界對歐元可能崩潰的擔憂。今年二三季度,歐元曾一度對美元走強,但這並非歐元區經濟形勢根本好轉,而是由於美國實施了更加寬鬆的貨幣政策,是美元更“濫”了。未來一段時間,由於美國的信譽和美元的地位降速更快,歐元兌美元匯率可能會走強。但從長期看,歐元和美元地位的下降則是歷史必然,包括人民幣在內的一批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將會受到外界青睞。 

  相比於歐美,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利率水平較高,匯率升值空間較大,中國已成為國際貨幣市場中的價值高地。如果人民幣仍按目前步伐升值,必將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如何在這樣一種劇烈波動的國際貨幣體系中,實現短期內美元、歐元資產縮水最小化,阻擊熱錢大進大出;長期內,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優化外匯儲備中主要貨幣資產的配置比率,將考驗中國外匯管理部門的智慧和管理水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