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救不了歐洲

http://www.CRNTT.com   2011-11-10 09:32:39  


 
相關鏈接:中國不可能救歐洲

  2011年10月23日08:25瞭望東方 作者:郭凱 經濟學者

  今年的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年會吸引了格外多的參與者。正式的參會人員達到了1萬人,歷史之最。這麼多人來的原因很簡單:世界經濟又進入了一個危險期,這一次重災區是歐洲,歐洲的債務危機有著不斷擴大甚至到無法控制的危險。

  年會期間,我跑去聽了一個名為“中國的十二五規劃和金融改革”的討論會。這是一個和歐洲八竿子打不著的會。只是,參加討論會的人中間有人民銀行的副行長和國家外匯管理局的局長易綱,等到記者提問的時刻,幾乎所有的記者,都在追問易綱同樣的問題:中國將如何幫助歐洲?當然,同樣的問題也在國內被很熱烈的討論著,還要加上一條:中國該不該救歐洲?

  可是,這些問題在我看來都只是,假問題。假問題的意思是,這些問題的前提是不存在的:中國不可能救歐洲,因此沒有什麼如何救和該不該救的問題。

  說中國不可能救歐洲,不是說中國沒有足夠多的錢,或者沒有政治上的可行性。事實上,中國的外匯儲備之巨和經濟總量之大,恐怕讓中國比起德國和法國更有“能力”來救歐洲。至於政治上,如果真的事到緊急,那恐怕就是“一切皆有可能”了。

  說中國不可能救歐洲,是完全從經濟的角度說的。沒錯,中國可以購買更多的歐洲債券;沒錯,中國也許可以投資歐洲銀行;沒錯,中國也許可以購買歐洲的資產;沒錯,中國還可以通過多邊機構,比如說國際貨幣基金,歐洲央行或者歐盟,參與對危機國家的貸款。

  但,這些都不能真正的救歐洲。如果這些行為就能救歐洲,那事情就簡單多了。大不了歐洲央行像美聯儲那樣不停的在市場上買債券就行了,而危機的國家,則可以通過發國債來為遇到困難的銀行注資。事實上,歐洲央行已經在市場上買了很久歐洲國家的國債了。這不是一個秘密:不少歐洲國家國債,如果沒有歐洲央行托市,早就賣不動了。只是,這些都沒有解決歐洲的危機,相反,危機還在越來越加深。原因很簡單,歐洲的問題比簡單的流動性危機要深多了,歐洲的好些國家面臨的是資不抵債和低增長的雙重危機。

  資不抵債意味著,你不可能通過借給歐洲更多的錢,而讓其擺脫危機。所以,即便中國去買更多的歐洲債券,這也只是在提供流動性,提供短期的呼吸空間,而並不能降低歐洲的債務負擔。這是中國不可能救歐洲的第一個原因。

  低增長意味著,歐洲沒法把現在的問題推到10年或者15年後解決。一個快速增長的經濟,只要把債務向後推幾年時間,現在看起來的很多的債務到時也會因為經濟增長而變得不再那麼恐怖。只是,如果一個經濟幾乎沒有增長,推遲也不解決問題。看看日本就知道一個沒有增長的經濟幾乎是不可能消化債務的。而中國,是沒法直接幫助歐洲增長的,特別是如果那些國家完全缺乏國際競爭力。這是中國不可能救歐洲的第二個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