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三天一頓打 孩子進北大”之惡

http://www.CRNTT.com   2011-11-16 14:19:09  


 
  晨報:你對孩子的培養目標是什麼?考進北大,是否意味著成功,以考進好學校作為成功標準,是否是典型的實用主義?成功的真正標準難道不是自我實現,幸福與快樂?

  狼爸:我給孩子的目標是德、智、體、忠、孝、義,希望他們上最好的小學,最好的中學,最好的大學。

  如今,我與孩子探討得最多的就是價值觀問題。我是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人。這幾十年來,成功的標準一直在變。我認為西方提倡的幸福與快樂成功學有點脫離現實。我不認為考進北大就代表成功,這只是成功的一個階段。就如火箭上天之後還要看如何在軌道內運行,而目前只是衝上天空而已。進北大是第一階段,在北大裡努力求學是第二階段,我對他們在北大的要求是成績只要及格,但要把圖書館裡的書都看完。成功的第三階段是對社會有貢獻、對家庭有承擔、為家族留下光彩,這才是我眼中的成功。

  晨報:你施行的“打文化”,和現在的教育大環境有關嗎?

  狼爸:非常有關。如果在國外,我也會讓孩子們快樂的成長。在如今30斤的書包之下,他們怎麼可能輕鬆?在這場高精尖的分數大戰中,他們怎麼快樂?社會的神經刀也在“打”孩子,為了保護他們,我只是先打了而已。

  晨報:“蕭式民主”讓孩子沒有了民主,他們是否敢怒不敢言?書中說有一次,你兒子辛辛苦苦準備了生日禮物,並征得你同意後到同學家去過生日派對,可是,你只讓他待了3分鐘就回家了。你兒子是否感到很失望?

  狼爸:是的,他很失望。在回家的路上一言不發,到現在還記得這事情。我覺得待三分鐘也是待過了,禮物送出去就可以了。他不就是需要去送禮物嗎?我一向認為,孩子在上大學之前,不需要朋友。在孩子學校成長的階段,在這個分工裡,只有三類人:家人、老師、同學,而沒有‘朋友’這個概念。”

  晨報:他需要的也許不是送禮物,而是體驗生日派對的歡樂?

  狼爸:……

  我常常陪他們觀察事物、熏陶情操。

  晨報:你書中說,影響你孩子的不只是“打文化”,還有“愛文化”。

  狼爸:打只是愛的傳導和調節。狼本身也很溫柔,不是有一些“狼孩”嗎……當我的孩子找我時,我再忙,也會放下手頭所有的事情。

  我家的土壤是愛。我們對孩子傾注的是堅持、有耐心和全神貫注的愛。我太太每次懷孕四個月後,我就會帶她周游各地,為她提供充滿幸福感的胎教。我太太是全職媽媽,對孩子的照顧無微不至,四個孩子上學接送、看病配藥和心理傾訴都會找她。

  晨報:你曾說可以沒車、沒房、沒存折、沒信用卡,但是孩子教育上的花費,再貴,也要投入。

  狼爸:對,為孩子,我不吝惜時間和物質。一堂鋼琴課要2000元,如果孩子需要,我會毫不猶豫地付錢。我常常付出時間陪孩子們看海、看四合院,給他們講解,陪他們觀察事物、熏陶情操。

  我讓孩子們寒假在廣州花市裡設攤經營,他們受了騙,虧了錢,心裡很沮喪,我就讓我妹妹悄悄地去買他們的東西……

  晨報:新聞晨報(微博)近期報道呼籲更多的爸爸參與教育,你怎麼看?

  狼爸:子不教,父之過。父親參與教育,在心理上、生理上有特殊的優勢,可以帶給孩子更多的陽剛之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