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道德解體與中國人的生存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11-11-22 11:07:27  


 
道德危機危及生存安全

  社會的憤怒情緒可以理解,也是道德存留的證據。不過,人們是否意識到了,中國的道德危機正在很快演變成為社會個體的生存危機。危機已經深入到人們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危及到每一個人的生命。危機不僅僅是深刻的社會信任問題,例如你所吃的食品是否含毒,醫生是否為你看病,司機是否能夠把你安全帶回家,而是演變成為在你彌留或者絕望之際,是否會得到最後一刻的幫助。如果當一個人在彌留之際,在絕望之際,所得到的不僅不是幫助,而是像兩歲的小悅悅所得到的,那麼任何人的確應當感到恐懼。很顯然,這樣的事情,很可能在某個事件、某個地點、以某種方式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社會大廈正在倒下,這是比任何東西都可怕的一件事情。在任何社會,任何一個組織倒下了,並不要緊,因為只要社會存在著,人們可以找到替代組織。即使國家發生危機了,也不要緊。國家是任何一個社會最重要的組織形式,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因此給予國家至高無上的地位。不過,國家還是比不上社會重要。例如猶太民族在沒有自己的國家的情況下,生存了數千年。只要社會在,生活於這個社會之中的成員,必然可以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生活的組織方式,國家只是其中一個組織而已。

  但一旦社會道德解體,人的生存危機就來臨了。社會之所以成為社會,就是因為存在著凝聚社會成員的道德體系。歷史地看,任何制度都是道德價值的外化表現。世界上,不同的宗教、文化和價值體系,決定了不同的制度體系,而不是相反。

  正因為這樣,13億人的確應當認真反思類似小悅悅那樣的非道德事件。這不僅僅是為了這個社會,為了他人,更重要的是為了每一個人自己。理由很簡單,社會道德一解體,這樣的事件隨時可以發生在任何人身上,無論是富者還是貧者,無論是有權者還是無權者。任何一個人,如果要避免成為道德解體的受害者,就不要成為加害者,不要成為對非道德事件的漠視者,不要成為冷嘲熱諷者,更需要檢討自己的行為。

  首先,各級當政者應當反思。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當政者已經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人類奇跡,數十年的高速經濟增長、數億人脫離了貧窮、高鐵、奧運會、世界博覽會、孔子學院,等等。所有這些構成了一些人津津樂道的中國震撼。但是,當政者是否想過,中國社會已經變得怎樣了呢?三十多年來,人民辛辛苦苦,兢兢業業,為的是創造一個更能適合他們生存和發展的社會。但是今天會有多少人說,這個社會正是他們所期望的呢?各級政府在追求GDP(國內生產總值)的同時,是否也在急速地破壞著人們賴以生存的社會呢?道德儘管是“私”領域的事情,但政府是否要為道德的解體負責呢?公共秩序是政府存在的最基礎的責任,現在連這個公共秩序都維持不了,還要政府幹什麼呢?中國的崛起震撼了世界,中國社會的道德解體也在震撼世界。世界各大媒體都在傳播像小悅悅那樣的事件,其對人們所產生的負面震撼,需要多少次奧運會、多少回世界博覽會、多少個孔子學院、多少點GDP所產生的正面震撼來彌補呢?或許,永遠不可彌補。只要是人類社會,人是價值的終點。人沒有了價值,那麼其他所有的一切,不管多麼輝煌,都是虛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