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日月樓里的豐子愷後代

http://www.CRNTT.com   2011-11-26 10:30:05  


 
父親希望我們永葆童心

  記者:豐子愷的作品極具童趣,您自幼在他的教育下成長,是否也造就了您的性格?

  豐一吟:父親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那種對童真的珍視和守護,一言一行都飽含對子女真善美的教育。他認為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代,他從不要求孩子做什麼,而是任由我們根據興趣自由發展。父親只喜歡小孩子,只要孩子長大了,就“不喜歡”了。他希望孩子永遠保持純潔。父親從來不強求我們做什麼,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子女們快樂就好。所以我們兄弟姐妹7人沒有一個人學習繪畫子承父業的。

  記者:天性和愛心,這似乎也是我們今天家庭教育中所缺少的。

  豐一吟:是啊,我小時候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父親把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所著的《愛的教育》當作課本給我們讀。我那時還小,常聽姐姐講其中的內容。這本書通篇都貫穿了一個愛字。我姐姐哥哥們碰到螞蟻搬家,不但不去傷害它們,還用小凳子放在螞蟻搬家的路上請行人繞行。長大後我才知道這叫“護生”。父親的《護生畫集》就是這個意思。他在《護生畫三集自序》中說:“護生者,護心也。去除殘忍心,長養慈悲心,然後拿此心來待人處世。這是護生的主要目的。”

  記者:他作品的主題之一,也是表現孩子的世界吧?

  豐一吟:父親特別喜歡孩子,非常艶羨孩子的世界的廣大。他能夠發現孩子心里和成人完全不同的兒童世界,他的很多畫都是來源於兒女的嬉戲,看到哪個孩子有個有趣的舉動,就馬上畫下來。父親畫得最多的是大姐阿寶和大哥瞻瞻,例如《阿寶赤膊》,《你給我削瓜,我給你打扇》。我年紀小,基本上輪不到我。也有一張,是在遵義的時候,我12歲。那天我正在紙上塗鴉,父親看到了,就給我畫了下來。

  記者:豐子愷散文中有沒有特別寫到您的篇目?

  豐一吟:父親有一篇文章叫《標題音樂》,寫到我小時候的一件事。有一次下雨,我問保姆雨是從哪裡落下來的,保姆說是“天上菩薩”落下的。我又問,是不是菩薩用面盆倒出來的?保姆說對的。我再問面盆在哪裡?保姆以為我要用面盆玩水,便責備我,我就大哭起來。父親正好聽到這個過程,便寫下那篇文章,認為成年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理解小孩子。父親在桐鄉設計建造緣緣堂時也是處處為孩子著想。緣緣堂空地上有滑梯、蹺蹺板、沙坑、跳高用的架子等。院內還有竹子、大樹,親友的孩子都來玩,把它當作公園。

  記者:您家孩子的名字都很好聽,有什麼特殊含義嗎?

  豐一吟:我是老六,大姐陳寶、二姐宛音、三姐寧欣、長兄華瞻、二哥元草,還有個弟弟叫新枚。我們的名字都是我外公給取的,我本來叫豐一寧,得一以寧,意思就是得到這一個就安寧了,再也不要了。但讀小學時校長給錯寫成“一吟”,也很好,就叫豐一吟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