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王崑義:蔡英文輸贏的關鍵密碼

http://www.CRNTT.com   2011-11-30 00:10:40  


 
  國民黨的“騷擾戰略”有效嗎?

  國民黨對蘇嘉全猛烈砲轟,簡單的說就是運用一種“騷擾戰略”,這項戰略的使用,早在9月份蔡英文到美國訪問時,馬英九競選總部執行長金溥聰就已經運用過。當時金溥聰早一步前往美國,並對蔡英文在美國所說的任何話,立即進行干擾,讓台灣人民無法聽到蔡英文的聲音。

  大家都知道,台灣的大選打的是一場“媒體戰”,金溥聰是學傳播的,也是台灣政治大學新聞系的教授,所以如何掌握議題,“餵飽”媒體的胃口,就能夠讓競爭的對象無法在媒體上有所表現,相對減低她可能得分的效果。

  台灣的媒體雖然有挺藍和挺綠之別,但對新聞的需求卻是具有同樣的比重,所以不管藍綠媒體,只要能發出超越競爭一方的能量,自然就會攻佔媒體的時間與版面,閱聽大眾首先聽到的聲音是來自信息的發出者,而不是媒體本身的評論,所以金溥聰利用“媒體戰”,確實也讓蔡英文陣營暗暗叫苦。

  就以我所任職的NOWnews《今日新聞網》所做的兩次民調來看,在2011年9月17日所做的第一次民調顯示,當時馬英九的民意支持度是33.4%,蔡英文的支持度是27.9%,宋楚瑜的支持度是11.4%。而在2011年10月13日所做的第二次民調,馬英九是37%,蔡英文是30.5%,宋楚瑜是13.3%。從第二次民調所顯示的意義來看,馬英九、蔡英文和宋楚瑜的支持度都比第一次有所上升,但馬英九的支持度明顯的比其他兩人竄得更高,這是壓縮不表態選民的支持者,使得隱性的支持者縮小,就比較能夠看出當時台灣選民的投票取向。馬英九的支持度在第二次調查中,明顯優於蔡英文,而且不受宋楚瑜可能參選所造成的威脅。

  由此可見,金溥聰對蔡英文陣營活動不斷進行騷擾的戰略,在媒體上所產生的效應,確實有效果存在。然而,這種“騷擾戰略”所達成的效果,是否就是馬英九的“票房保證”呢?

  依據NOWnews記者和一些跟隨蔡英文進行“台一線活動”的朋友私下描述,蔡英文一行在“台一線活動”的過程中,民眾對蔡英文所表現的熱情,跟2008年謝長廷與馬英九對陣時,根本不可同日而語,也難怪蔡英文會在自己的日記中寫下“跟選民握手握到淤青”,而民進黨發言人林俊憲也說:“國民黨過度的選舉操作,只會讓綠營士氣更加凝聚”。

  所以,媒體與民調是否展現出真實的現象,都無法讓人相信它必然是真實,有時候也可能有假象存在,也難怪有些朋友會說,你沒有在現場感受那種氣氛,根本無法看到真實,這可能也是媒體和民調最容易出現弔詭的現象之因,媒體和民調如果不能告訴人家真實,那麼什麼事真實,則有必要再深入的討論真實的意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