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沙特,動蕩中東的“穩定之錨”

http://www.CRNTT.com   2011-12-11 10:28:12  


 
  路透社稱,盛產石油的沙特之前一直沒有遭遇大規模騷亂。但近來沙特國內也出現了一些民眾不滿跡象,沙特的吉達市出現街頭抗議,首都利雅得也開始有要求增加婦女權利的小規模示威,網絡上還出現了要求更多民主的帖子。沙特親王塔拉勒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採訪時說,“沙特除非加速改革,否則有可能被席捲阿拉伯世界的民眾起義傷害。”但沙特《阿拉伯新聞》總編卡勒德撰文稱,“沙特將成為希望和穩定的燈塔。沙特人尋求的變革也只是在伊斯蘭範圍內的改革。”

  沙特真能成為海灣或中東的穩定器嗎?英國媒體認為,這需要從海灣小國巴林的亂局中尋找進一步答案。14日,沙特派1000多名士兵進入巴林,以幫助遭遇反政府示威浪潮的巴林王室維持局勢。英國《金融時報》稱,巴林政府早就請求沙特以及海灣合作委員會的幫助。德國N—TV電視台20日以“禮品和大棒”為題稱,巴林等海灣國家的反政府抗議活動使沙特心神不定。沙特派大批警察防備國內抗議活動,並出兵巴林。與此同時,沙特還宣布了數百億美元的一攬子社會措施,並且給海灣阿拉伯國家大規模援助,“禮品和大棒至少在短期內使該地區處於平靜”。

  沙特顯然更是世界石油市場最重要的平衡器。連日來利比亞內戰使其石油出口基本停滯,世界油價也因此飆升,沙特等國迅速宣布增產計劃。據國際能源機構IEA估算,沙特石油產出占世界的11.6%,它的閑置石油產能占整個OPEC的60%。路透社稱,沙特石油增產能輕鬆彌補利比亞減少的產能。不過報道同時擔心地稱,一旦沙特也出現動蕩,油價就有可能漲到200美元以上。

從“永不改變的神話”“走入現實”

  “石油就是命運”。德國《世界報》21日以此為題稱,作為世界上石油儲量和出口量最大的國家,沙特的命運一直和石油緊密相連。1973年和1979年兩次石油危機讓沙特成為西方最重要的盟友。德國《焦點》周刊認為,沙特的命運現在也出現了“變化”。文章稱,“2011年以前,這裡只有神話和寓言,‘似乎永遠不會改變’。然而,從突尼斯和埃及刮起的街頭示威風浪,也讓這個世界最大的石油國家‘走進了現實’”。

  據國際能源機構IEA估算,沙特石油已探明儲量約占世界石油儲量的26%。得益於豐厚的石油收入,沙特也是世界上最富的國家。幾十年來,沙特投入大筆資金修建了30個大型海水淡化廠,並通過3270公里的輸水管道輸送到各個城鎮。沙特的海水淡化量占世界總量的21%左右,在這個幾乎全部國土都是沙漠的國家,沙特能夠解決2300多萬人飲水問題,而且水價每噸僅相當於兩三元人民幣,沒有巨額資金支持,這種情況是難以想像的。

  除了巨大的石油財富,沙特還擁有伊斯蘭教聖城麥加和麥地那,是全球穆斯林“一生至少去一次”的地方,宗教影響力可想而知。1986年,時任沙特國王法赫德下令用“兩聖地監護人”替代“陛下”稱呼,突出沙特在伊斯蘭世界的宗教地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