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希拉里訪緬 美國重返亞太

http://www.CRNTT.com   2011-12-01 09:19:41  


 
  美國廣播公司提出了一個問題:當希拉里國務卿訪問緬甸時,她將使用Myanmar還是Burma,這可能是一個外交上的“地雷”。對此美國國務院一位發言人回應說稱緬甸為Burma是美國的一貫政策,並且這個國家該叫做什麼,應該由這個國家的人民來選擇,而不是由政府來選擇。當記者提到緬甸反對派可能會接受Myanmar,這位發言人回答說請勿忽悠,這不可能。

  聯合國文件和大多數國家已接受了Myanmar。採用Myanmar還是Burma,對美國來說這是一個心態問題,如果今後美國政府採用了Burma,這將表明美緬關系已經比較融洽了。當然也不排除緬甸重新將國名從Myanmar改回Burma,以示向軍人統治的舊時代告別—盡管Burma是緬甸作為英國殖民地時的名稱。現在緬甸人在書面語中更多使用Myanmar,但在口語中更多使用Burma。可以預見,隨著亞洲一些國家政治的風雲變幻,大量的“改名”事件還將會在那裡發生。

奧巴馬亞太政策的危險效應

  盡管緬甸已作出了一些改變,但顯然美國政府並不滿足。美國政府公開希望緬甸釋放更多的政治犯、與反政府的少數族群武裝和談,並調整緬甸與韓國的關系,此外沒有公開說的,是希望緬甸調整其對華政策。由於在1988年和2007年兩次嚴厲鎮壓反政府抗議,並且在1990年拒絕把政權交給在大選中獲勝的昂山素季領導的反對黨,緬甸遭受了來自美國等西方國家在貿易、經濟和政治方面的長期制裁。在緬甸政權的艱難時刻,是中國在政治、經濟上給予了緬甸大量支持。但是現在,緬甸經過利害權衡,開始下一盤更大的棋,以維護和增進其國家利益,這不僅可能使中國在緬甸礦石、木材、水電、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利益受到損失,而且將使中國朝向印度洋的戰略輻射能力被嚴重削弱。

  在中美地緣戰略博弈中,目前這一階段得分的是美國。奧巴馬宣稱美國是一個太平洋國家。11月17日他在澳大利亞國會的演講中宣布:美國回來了。美國為什麼要回來?有以下原因:首先,隨著小布什政府反恐戰爭遺留問題逐漸被清理,美國有能力返回亞太;其次,相對於歐洲,亞太地區經濟依然生猛活躍,新興經濟體不斷出現,在這里有利可圖。

  更重要的,是亞太地區將產生美國未來數十年內最大的全球競爭對手,這個對手很可能是中國。在美國忙於反恐、防恐的10年中,中國崛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過,這不足以說明中國將成為美國政府所宣稱的對美國的“最大安全威脅”。關於如何能在安全上嚴重“威脅美國”,可能連中國自己也不得而知。但若從“全球競爭對手”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如果能堅決地、逐步地實現其政治體制轉型並緩解其嚴重的社會矛盾,並且在國際公共事務中承擔更多的與其實力相當的道義責任,那麼中國倒是有可能成為一個新的和美國比肩的全球領袖。但從現狀來看,中國還遠遠不具備威脅美國的“地球第一國”地位的能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