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閆沛東”是假的,曹操墓呢?

http://www.CRNTT.com   2011-12-06 14:39:45  


 
李曉亮:一滴“閆沛東”試劑讓什麼顯了形

  2011年12月06日07:00 來源: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作者:李曉亮(本報評論員)

  以前或許只有在《故事會》、《知音》、《家庭》這類著名“社科讀物”(鳳姐語)裡,才能讀到如下匪夷所思的劇情:某地驚現古墓(比如曹操墓)。正在輿論存疑之時,一個江湖騙子瞅準時機,登堂入室,大喇喇冒充考古專家。並深諳“陰謀論”精髓,迎合輿論心理,堅稱古墓為假。言之鑿鑿,聲稱掌握了當地造假十多項鐵證,手握完整證據鏈。

   因媒體曝光度狂飆直上,一時自然風光無限,也因此被視為打假英雄。隨後,卻在媒體對其“證據鏈”持續追進時,有意回避,閃爍其詞,直至某日突然消逝於公眾視野,真假之爭不了了之。等打假英雄的名字時隔一年再現之時,已是被警方拭去了“考古專家”的光環,還原其江湖騙子的本貌之日。

  說到這裡,大家估計都已能漸漸辨出這個倒黴蛋的輪廓了。沒錯,他就是去年真假曹操墓之爭的主辯手“閆沛東”。而其真實身份,日前已被河北邢台公安局揭曉:“閆沛東”真名胡澤軍,2005年因冒充記者騙錢而被列為網上逃犯,目前仍在對其追捕中。

  這要拍成影視,劇情一定會被大罵“狗血”。但當它就是真切的現實時,又像一個苦澀的玩笑,只是估計沒人笑得出聲。“考古專家”、“打假鬥士”,如此耀眼的標簽,卻成了一滴測試這個社會的試劑。滴下“閆沛東”試劑,顯形的不只是一個拙劣騙局,而是如一束X光線,透析出社會不同緯度層面的很多令人堪憂的陰影。

  首先,顯形的當然是考古界的種種不靠譜,顯示出學術公信的不堪現狀。這種例證很多,比如各種鑒寶活動和節目,被曝存在的種種不規範;比如不久前,那個“金縷玉衣騙貸案”:幾塊玉片串起的玉衣,就被幾個所謂專家估值24億元。而評估過程竟只是繞著玻璃櫃轉兩圈,就評估完畢、權威鑒定了。如此形同戲耍,江湖術士般的鑒寶把戲,屢見不鮮,這自然會成為“閆沛東”詐騙靈感的不竭來源。

  其次,“閆沛東”摸准了“受眾”和“事主”雙重心理。因為從各級公權到考古等學術研發、藝術鑒定權都有種種劣跡在前,公信嚴重受損,民間心理早就陷入信無可信的怪圈。只要迎合民間的慣性質疑,就能收獲大片輿論市場。而在各地“有條件要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故里、古跡”爭奪戰中,公權失範染指其中,又占絕大部分比例。“周老虎”就是典型。所以他“賭”曹操墓是又一個周老虎,加上輿論造勢,勝算不少,穩賺不賠。哪怕今日“閆沛東”這假專家打假,仍獲網友力挺,這個邏輯是成立的“閆沛東”是假的,並不代表曹操墓就是真的!

  再者,此事也折射出某些公權機構的不作為。“閆沛東”顯形,是因此次聲勢浩大席捲全國的公安機關清網行動。而胡澤軍2005年就犯案了,“閆沛東”去年就爆紅了,媒體上到處都是他的蹤跡。如果執法機關恪盡職守,就不會等到此次行動才恍然發現疑犯,且還走漏風聲,仍未抓獲歸案。這不能不說是某種不作為。

  最後,“閆沛東”這滴試劑還驗出社會的功利與浮躁。捧紅“閆沛東”的各種媒體,只因他曝出的所謂“猛料”,連驗證專家真偽這道工序都給省了;而“閆沛東”自己也忘了形,冒充專家入戲太深,將自己都騙了,已完全沉浸名利幻覺中,以致忘了種種詐騙前科。可見浮躁功利,害人匪淺,全社會都應引以為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