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讀書人不去書店,又去哪里呢

http://www.CRNTT.com   2011-12-11 10:31:10  


北京萬聖書園
  中評社北京12月11日訊/“如何形容一個讀書人對於書店的向往和喜愛呢?如何描述他/她動身去書店之前,那種滿腹暗喜呢?他/她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充滿了歡樂,這將會是一趟最為愉快的行程。那些書構成了一個沒有硝煙戰火,所有人的去處。”此間知名文化人崔衛平如此描述讀書人對書店的感受。她說——

  當我這樣寫下這些句子的時候,心里也充滿喜悅,腦海里想著的是萬聖書店里的那個擺放格局。我熟悉這個書店的每個角落。我還想起了這個書店早年在清華東街里的那個小屋里擁擠的模樣。我始終認為這個書店的老板劉蘇裡先生,是因為想讓自己讀得更好更快,讀在任何人的前面,才改行創辦這個書店的。

  前幾年,我女兒一得知我到了萬聖,就開始給我發短信,或者突然出現在我面前,蹭我給她買書。這種時候感到孩子需要我,心里真是美極了。我喜歡蘇聯詩人布洛茨基那句話,“以國家圖書館來代替國家的想法,不時地造訪他。”這個人因為“社會寄生蟲罪”被他的國家判強制勞動5年,198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在頒獎儀式上他說了這番話。不知道是否因為這個,他的國家將他視為敵人。

  接下來,又該如何來描述在膝蓋上打開一本書的喜悅?如何傳達閱讀一本書,跟著一位沒有謀面的作者,穿行在字里行間,隨著他的指引,去往一個從來沒有去過的國度?不,實際上是你自己踏入了這個國度,是你運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力,才激活了那些沉睡的文字,將其中的智慧、美麗活生生的再現出來。那些新鮮活潑的詞匯,像春天里田間奔跑的野兔,在你心頭歡蹦亂跳,或者像森林里的鹿群,一頭接著一頭撞進你的懷抱。

  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從書本里的句子嘗到了甜頭,讓其中飽滿的液汁來澆灌自己的思想感情,來培育自己生命的根基,這會對她的一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她會變得無法抗拒來自書本的誘惑,她知道當她低下頭來,再低一些,把頭埋進書頁之間,就有一個神奇的王國在眼前升起,並依次打開她的美麗,讓人驚訝不已。而如果再合上書本,巡視四周,就會覺得周圍的世界都像被清水洗過,一切事物看起來更加富有質感,像它們自己,是它們自己。就像有人說過的,你讀荷馬的時候,所有的人看上去都像巨人。到現在我也離不開惠特曼,前不久將他的這個句子貼到我的微博上面:“我聽見人們指責我說我企圖破壞社會制度,/但是我實際上既不贊成也不反對社會制度,/(我怎麼會和它們有什麼共同點呢?)”我喜歡其中“怎麼會和社會制度有什麼共同點”這句。

  我希望能自由地去書店,想要向人指出“精神活動”的種種好處,是一樁多麼艱難的事情啊:誰能解釋晚上在燈下閱讀一本適合自己的書,比去買醉亂糟蹋納稅人的錢要更加快樂?誰能夠解釋一個人在書房里與古代聖賢或現代智者傾心交談,比戰戰兢兢地伺候上級領導喝好酒要有意思得多?誰能夠解釋擴大自己頭腦的界限,比擴大手中權力的界限,更加令人情不可抑?許多年前,我讀到英國人克萊夫.貝爾的一句話——也許只有把天堂打開讓他們瞧一眼吧。然而如何讓他們瞧一眼呢。我覺得這個人說得對極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