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斯大林之女:“紅色公主”的流亡生命

http://www.CRNTT.com   2011-12-10 10:41:31  


 
3.因為愛,男友遭牢獄之災

  斯韋特蘭娜外語學的是英語,而且學得非常好。她正是從境外報紙上才得知母親的死因--按照當時官方的說法,是死於急性闌尾炎。二戰期間,為安全起見,她被送至古比雪夫(現在的薩馬拉市)。她在那裡開始了初戀,對方是個導演兼編劇,名叫阿列克謝.卡普列爾,比她大20歲。

  “他是個著名的俄羅斯電影制片人和編劇,家喻戶曉,”斯韋特蘭娜說,“當時他在全蘇國立電影學院執教,拍攝過多部革命題材電影。他遠非我的最終歸屬,我們只是好朋友。在當時的俄羅斯,還沒有婚前性行為的概念。我們一起看電影,看戲,逛畫廊……”

  花前月下的日子沒持續多久,阿列克謝去了前線,從戰地發回許多新聞報道。有一家報紙刊登了一封“來自斯大林格勒的中尉信函”,信中卡普列爾公開對斯韋特蘭娜示愛。克裡姆林宮很快知曉了這件事,阿列克謝被以英國間諜的罪名流放,後被送往集中營勞教。這樣,斯韋特蘭娜的初戀就在父親的粗暴干涉下“告終”了。她也因此開始憎恨“獨斷專行”的斯大林。

  斯大林共有3個孩子。斯韋特蘭娜說:“大哥雅科夫二戰期間被俘犧牲。二哥瓦西里比我大5歲,非常害怕父親,父親在場時,甚至嚇得連話都說不出來。我是惟一正常的孩子……”

  斯韋特蘭娜的學業也遭到了父親的“干涉”,她上大學時本想報考文學系,但後來卻進了歷史系。

  “是父親讓我改系的。當我告訴他想上文學系時,他質問說:‘文學?作家?流浪文人?’然後便要求我轉到歷史系。我那年17歲,那個年齡段的人沒人喜歡歷史……更何況,大學畢業後會被分配去當歷史老師,我討厭當老師!”

4.“丈夫想讓我生10個孩子”

  1944年春,18歲的斯韋特蘭娜與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學生莫羅佐夫(猶太人)結婚,並於第二年生了一個男孩,取名約瑟夫。約瑟夫現居莫斯科,是治療心臟病的專家。他很樂意講述自己的家庭和童年的回憶。他已經多年沒有與母親聯繫了。據斯韋特蘭娜稱,那場婚姻斯大林並不贊成,很快就走到了盡頭。

  斯韋特蘭娜說:“我想讀完大學。但是丈夫卻想讓我給他生10個孩子。他甚至從未考慮採取避孕措施!我做了4次墮胎,還有一次早產經歷。我因此疾病纏身,後來便和他離婚了。”

  “我的第二任丈夫是日丹諾夫(當時蘇共中央書記安德烈.日丹諾夫之子)。因為是父親的選擇,我們便很快結婚了,婚前甚至沒有約會過。當時父親年事已高,我不能總是違背他的旨意。

  “我只知道,自己對這起婚事很不情願,在葉卡捷琳娜出生後不久,便與他離婚了。父親對此極其不滿,不過在此之前他已經明白,我總是做那些他不喜歡的事。”

  斯韋特蘭娜與日丹諾夫生下的女兒葉卡捷琳娜.日丹諾娃現在生活在堪察加半島,不過她拒絕就自己的父母發表任何評論。

5.“叛離”蘇聯成大新聞

  斯大林死後,斯韋特蘭娜家裡所有與斯大林有關的私人物件都被收走,包括各類文件材料,只有部分返回了複印件。斯韋特蘭娜正是在那時將自己的姓“斯大林娜”改成了“阿莉盧耶娜”(隨母親的姓)。但是當時的蘇聯政府對她很好,曾與她同學的赫魯曉夫對她尤其好。

  20世紀60年代初,斯韋特蘭娜再次結婚,丈夫是來莫斯科工作、治病的印度共產黨員勃拉哲士.辛格,後者很快就去世了。斯韋特蘭娜以護送丈夫骨灰回故土安葬的名義前往印度。在印度時她就住在辛格的家鄉,3個月後她決定前往美國駐印度大使館,要求移居美國……

  斯韋特蘭娜說:“60年代時已經有不少人叛離蘇聯,我決定效仿他們。當時美國駐德里大使館距離我住的地方很近。”

  斯大林之女“叛離”蘇聯!這在當時可是震驚全球的大新聞!蘇聯政府為平息事態,只由塔斯社發布了一條消息,稱斯韋特蘭娜已獲得印度簽證,她有權在境外想待多久就待多久。不過斯韋特蘭娜並未馬上獲准赴美,她先是從印度前往瑞士,在那裡待了一段時間後才輾轉到達美國。俄羅斯國內有人指責說,她無情地拋棄了自己的孩子。

  對此,斯韋特蘭娜辯解:“我兒子當時已婚,女兒也已經17歲,上大學了。他們不是繈褓中的嬰兒。他們已經成人。在美國,這麼大的孩子已開始獨立生活,母親在他們的生活中已不再扮演關鍵角色。”

  斯韋特蘭娜在美國再次出嫁,丈夫彼得斯是位建築商人,兩人育有一女奧爾嘉。奧爾嘉現居住在一個美國小鎮,在商店當售貨員。她與母親也沒什麼來往……

  斯韋特蘭娜回憶:“我們一見鐘情。但是,彼得斯對他的姐姐言聽計從。後者以為,我應該擁有父親留下的數百萬遺產。當她發現並非如此時,便想盡招數,將我們拆散。當時我身邊沒什麼錢,便帶著奧爾嘉前往倫敦……”

6.“這和斯大林有何關係?”

  孤女寡母在倫敦生活得頗為不易。因為缺錢,斯韋特蘭娜不時會給在俄羅斯的孩子們寫信,信中附上自己的電話號碼和最新聯繫地址。但這些信件都如泥牛入海。一次,兒子約瑟夫終於收到了母親寄來的一封標有電話號碼的明信片,便打電話找到了斯韋特蘭娜……事後約瑟夫承認,這一切可能是蘇聯當局暗中安排的。要知道,當時正值冷戰,一下子就把電話打到倫敦幾乎是不可能的。在接到兒子的電話後,斯韋特蘭娜決定攜女兒返回俄羅斯。

  “我回國是因為女兒。當時我們的錢花完了,而蘇聯的教育是免費的。”

  斯韋特蘭娜歸國後,政府給她配發了住房、專車、退休金,當然,也派人對其進行嚴密監視。

  “我一回來,美國護照就被收走了,”斯韋特蘭娜說,“開始指示我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我們周圍都是一幫白痴,沒有一個有頭腦的人!戈爾巴喬夫當時還沒有出現……”斯韋特蘭娜回國是在1984年底,而親西方的戈爾巴喬夫出任蘇共總書記是在1985年5月。

  斯韋特蘭娜在莫斯科待了一段日子後,又從格魯吉亞輾轉去了美國……此後徹底與蘇聯一刀兩斷……她再沒與在俄羅斯的孩子們聯繫過,很快女兒奧爾嘉也離她而去。斯韋特蘭娜最終落得孤身一人,在異國他鄉苦度晚年。

  採訪當中,紀錄片攝制人員曾打開俄《共青團真理報》的網站,向斯韋特蘭娜展示其孫女薇卡的照片。這位孤獨的老人很快就勃然大怒:“又寫什麼‘斯大林的女兒’!這和斯大林有何關係?!”很顯然,仇恨之火至今未在這個女人的心中熄滅,對於自己的父親,她仍然耿耿於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