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劇變周年:中東北非怎動蕩依然

http://www.CRNTT.com   2011-12-19 09:30:19  


2011《時代》年度人物:抗議者
  中評社北京12月19日訊/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菜販布瓦吉吉因被城管處罰選擇自焚。然而,他卻在無意中點燃了阿拉伯世界的抗議浪潮,短短一年,四國政權相繼垮塌,另有一國政權正在危機中苦苦掙扎。 

  但是,正值突尼斯民眾舉行集會,紀念革命一周年的時刻,埃及軍警卻與抗議者再次發生衝突,並造成傷亡。 

  再加之不少人質疑阿拉伯劇變的革命果實被宗教勢力“沒收”,這場劇變究竟是給中東北非的世界帶來希望,抑或僅僅是帶來了“動蕩不安”?

  劇變後,為何依然動蕩不安? 
 
  當抗議者把本.阿裡、穆巴拉克、卡扎菲、薩利赫拉下馬之後,這些國度卻並未如想象般順利轉型,有的經濟不振,有的更是亂象眾生。原因何在?
 
  經濟不振:政治轉軌很難立刻促進經濟

  人們願意相信新政府能夠帶來更繁榮的經濟,但這往往只是“希望戰勝了經驗”。穆巴拉克下台後,多數埃及人(56%)曾預期經濟會改善,但實際上,在政治持續不穩的情況下,經濟反而出現了惡化。

  再比如,突尼斯政府高官憂心於“首先需解決的是80萬人的失業問題,其中包括25萬失去耐心的大學畢業生”。而突尼斯在2011年上半年時,還出現了3%的負增長,罷工就使國民經濟每天損失100萬第納爾。很明顯,革命往往會造成不穩定局面,而這至少在短期內,會使經濟發展放緩。

  與之相同的例子是葉利欽,有些俄羅斯人並不把他看成政治轉軌的英雄,而認為他是一個在擔任總統期間讓俄羅斯經濟自由落體、無法向他們支付退休金的蠢蛋。

  是的,政治轉軌不可避免會帶來“制度變遷的交易費用”,但轉軌結果的公信力會使經濟具有較好的後勢。比如印度,這個歷史上只能在經濟發展上望中國項背的國家,在交夠了轉軌的學費後,其經濟增長開始明顯加速。

  如果用不轉軌來降低“制度變遷的交易費用”呢?南非也為我們做出了榜樣——南非國內生產總值在幾十年間持續高增長,平均7.3年翻一番,但這樣的“競爭力”終究難以為繼,政治轉軌亦變成了一個難以阻擋的潮流,最終發生了1994年的南非變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