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日本首次購買百億中國國債的背後

http://www.CRNTT.com   2011-12-27 10:05:16  


 
  中日雙贏

  “人民幣成為日本的外儲在情理之中。”匯豐銀行全球研究、宏觀經濟分析師馬曉萍在接受本報採訪時直言,目前,歐債危機蔓延,歐元資產安全性備受質疑,美元前景也並不十分明朗。因而,選擇人民幣是日本分散外儲風險的上策。“因而,此舉對日本而言,優化儲備與資產管理的意義更為重要,同時日本將外儲多元化也將成趨勢。”馬曉萍說.

  截至今年11月底,日本外匯儲備總額達1.3萬億美元,規模僅次於中國,居全球第二。日本外匯儲備構成中,超過七成是美元資產。作為全球第二大外匯儲備國,日本首次購入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具有標誌性的意義。事實上,早在去年9月,時任日本財務大臣的野田佳彥就表示日本應投資中國國債。

  對於中國而言,人民幣成日本外儲將有利於進一步推動中國國內市場的改革。馬曉萍認為,“其實,通過貨幣互換等方式,人民幣已逐漸成為很多東盟國家的外儲。目前,中國已成日本最大貿易夥伴。可以說,日本將人民幣納入外儲籃子,與東盟國家的情形多少有些類似。”馬曉萍認為,只是日本外儲的盤子非常之大,加之發達國家的身份,這樣水到渠成的事情才分外引人關注。

改革還需理性

  但也有分析指出,按照日本政府的初步構想,購入中國國債的規模不超過100億美元,占其外儲總額的比例僅約為0.77%,並將分期購入。日本此舉是否更具象徵意義、未來是否擴大購買計劃成懸疑。

  同樣,日本購入中國國債還面臨通過何種方式購入、退出機制如何、購買方案對其他國家來說是否具有可複制性等問題。就此,馬曉萍解讀說,日本首次購買中國國債雖然規模有限,但卻是一種開始與嘗試。同時,人民幣本身在國際市場上尚不能自由兌換,這也為人民幣國債的購買規模限定了空間。“因此,外國投資者對人民幣的關注將對國內市場的流動性提出更高要求,從而進一步促進市場的改革以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數據顯示,人民幣的國際化步伐正在加速。今年前10個月,人民幣貿易結算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倍,達到169億美元。匯豐預計,今年人民幣結算將占總貿易額的10%,明年將升至20%。

  另據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分析師李建軍介紹,近日,運營全球最大期貨交易所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宣布,從2012年1月起將允許國際投資者把人民幣用作所有期貨產品交易的抵押品。西方最知名的期貨交易所承認人民幣的正當性,具有重大象徵意義。“雖然如此,人民幣國際化改革方向仍需回歸理性,才能把握歷史機遇。”李建軍說。

  馬曉萍也談到,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需根據國內經濟發展與改革的要求而動,不可為了成為外儲而冒進。還需在“十二五”規劃的要求下,穩健推動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以及人民幣資本項下可兌換工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