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利率市場化改革勢在必行

http://www.CRNTT.com   2012-01-26 10:28:58  


 
  局部市場化已經試水

  文章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和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央行發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明確指出,繼續加強金融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建設,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利率定價機制建設,積極探索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的有效途徑。因此,利率市場化已經是大勢所趨。

  不少金融機構在認清這個形勢之後,雖然沒有官方統一推進的利率市場化過程,但在市場力量推動下,事實上,利率市場化已經在部分金融機構展開。據普益財富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1月末,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規模已經達到了15萬億元。在一定程度上,理財產品是銀行通過創新的形式來規避一些利率管制、推動利率市場化進程的表現。另一個鮮活的例子:2011年年底,溫州市為解決當地中小企業的資金債務危機問題就嘗試了利率市場化,各類貸款利率在法定貸款利率4倍內可自由浮動,由借貸雙方自行議定。

  改革阻力依然較大

  文章指出,當下,利率市場化改革在國內依然面臨較大阻力。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薑建清幾個星期前撰文談利率市場化問題時,文章的標題就是《利率市場化:老問題、新挑戰》。何謂新挑戰?薑建清說,中國商業銀行當前高度依賴存貸利差收入的贏利模式尚未得到根本改變,如果不充分認識銀行經營轉型期推進利率市場化的風險與難點,不進行金融改革的總體協調推進,不加快商業銀行的轉型改革,利率市場化改革就有可能會出問題、走彎路。

  從國際經驗來看,在利率市場化開始推動的時候,確實會有一些金融機構可能出現倒閉的問題,但在建立存取款保險制度之後,金融發展很快就穩定了下來,並且擴張很快。銀行作為企業,倒閉也該是正常的經濟現象,市場決定去留存活,優勝劣汰。在實行利率市場化之前,可參照美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來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而以目前國內金融機構的經營競爭能力而言,在利率管制下,其競爭力就與國際大行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利率市場化實際上是倒逼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提升經營管理水平的必然趨勢。

  利率本應是屬於整個經濟體系討論的議題,中小企業、投資者、儲戶都應有發言權,但如今卻成了利率管制既得利益方一直在內部研討的議題,不能不說,力量嚴重失衡。按匯豐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屈宏斌的說法,“國內銀行的淨息差普遍在250至300個基點(2.5%至3%),構成了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而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推進,銀行之間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存款利率可能會提高,貸款利率可能會下降,這觸動了銀行的核心利益。”

  從金融發展與改革的大方向而言,利率市場化理應是最基礎的改革目標,很難想象,一個市場經濟制度下的國家會長期按照行政命令來配置金融資源。因此,在承上啟下的“十二五”初期推行利率改革已成為中國金融改革的關鍵因素。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