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秦輝:緬甸政治觀察

http://www.CRNTT.com   2012-02-07 09:48:48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秦輝
  中評社北京2月7日訊/此間經濟觀察報日前登載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秦輝的文章“緬甸政治觀察”,內容如下:

  2011年9月30日,在緬甸國內政治體制醞釀變革的氣氛中,緬甸政府宣布在本屆政府任期內擱置原本由中資公司開發建設的伊洛瓦底江上規劃中最大的水電項目——密鬆水電站。這消息在我們國內引起很大震動。這次到克欽邦,與各方面了解事情原委,並且考察了密鬆現場,形成了一些看法。

  “反密鬆”情緒在緬甸基礎廣泛

  此行的第一點感受,就是對密鬆項目的反感在緬甸確實有非常廣泛的基礎。緬族與克欽人,緬族中的現政府與處於在野地位的民主派,克欽人中反政府的克欽獨立軍和接受政府招安的新民主軍,緬甸各族與華人、宗教人士與世俗精英、宗教人士中的基督教徒與佛教徒、世俗政治中傳統上親西方的、親軍政府的和親中國的各派勢力,他們在許多方面觀點有分歧,乃至有尖銳的對立。但是提起密鬆工程,他們大都持反對意見,對政府的擱置之舉也是支持的。

  這當然不是說沒人贊成密鬆工程。軍政府當初是全力支持、推動密鬆項目和整個伊洛瓦底江上游梯級開發計劃(所謂七壩計劃)的。但是了解緬甸的人都知道,自1962年軍人執政以來,緬甸軍政府一直存在時激時緩的內部鬥爭,1988年奈溫被軍內政變所推翻,“緬甸社會主義”被否定,2004年強硬保守派丹瑞對溫和開明派欽鈕發動清洗,在民族、民主問題上全面倒退。而每次鬥爭中的各方在民主與政治改革問題、民族與聯邦體制問題上都有明顯不同態度,在經濟發展和國際關係方面也是如此。

  最近緬甸的變革能夠啟動,緬族民主派、少數民族地方勢力和國際社會的壓力固然有作用,但在近年來“僧侶革命”被殘酷鎮壓、果敢事件中對民族武裝動蠻得逞、而美國等西方國家又因金融危機和阿拉伯阿富汗伊朗等問題焦頭爛額之際,這三種壓力如果說沒有減輕,至少也談不上加強,這種情況下變革仍然發生,應該說軍政府內部鬥爭的因素至關重要。而在密鬆項目的問題上軍政府內部顯然也有分歧。在如今的變革中力挺密鬆的丹瑞一派已處下風,如果說還沒有失權的話,也顯然已經逐漸失語,社會上幾乎聽不到他們為密鬆工程辯護的聲音,就連軍方辦的《緬甸新光報》,現在也出現了“反密鬆”言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