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廣場協議》並非日本衰退黑手

http://www.CRNTT.com   2012-02-15 11:07:40  


 
  從1985年以來,日本企業逐漸練就了一套對應策略。他們努力削減人工費用,並且把生產轉移到人工成本更底的海外。這些努力,使日本製造業總成本中的人工費從1994年的73%降低到2007年的49%,從而使日本企業在日元升值的情況下依然保持了一定的盈利性。

  失業率仍維持在2%,變化溫和

  《廣場協議》達成後日本的就業市場狀況較為穩定,其失業率一直控制在2%左右,與升值前1.2%的失業率相比,變化較為溫和。日本在終身雇傭制的背景下,企業很少採用裁員來應對經濟不景氣,而員工也易於接受減薪與企業分擔困難。因此,得益於一個富有彈性的勞動力市場,日本經濟在外部衝擊下保持了較低的失業率。

  升值的進口總收益超出出口損失

  按照日本東京大學吉川洋教授的估計:從1985年9月到1987年12月,日元兌換美元匯率從240:1升值到130:1,在這兩年中,日本共減少了9萬億日元的出口收入,這確實導致了國內投資和消費的減少。但日元升值後,以日元計價的進口價格下降,並由此導致兩年共減少了9.3萬億日元的進口成本,比減少的出口收入還稍多。

  日元每升值一個百分點,反映到以美元計算的出口貨物價格上,只上升了0.5個百分點。剩下的0.5%被企業降低成本的努力和資源進口價格的降低給吸收了。總體上,日元升值帶來的進口收益及其關聯效應超出了出口損失。

  ■ 日本由於恐懼升值的政策失誤導致經濟泡沫

  ——不過,任何一種貨幣的大幅升值,都會對該國經濟帶來利弊兩個方面的影響。是否能夠趨利避害,政府的經濟政策起到了決定性因素。日本泡沫經濟生成和破滅的主要原因是對於升值的恐懼而造成的宏觀政策失誤,使得“期待”中的泡沫經濟不可避免的到來,但這已經與匯率升值沒有太大的關係了。

  由於“歷史恐懼”,升值的負面影響被高估

  《廣場協議》前,在日元匯率幾次較大波動中,日本政府由於沒有正確看待和理解日元匯率波動問題,採取了錯誤的對策。如在1972年上半年,為了消除日元升值可能對經濟造成的不良影響,日本政府提出了“改造日本列島”計劃,但這一經濟刺激計劃卻引發了通貨膨脹和土地投機,導致了1973-1974年經濟危機的爆發。這使得日本政府在對待《廣場協議》有一種“歷史恐懼感”。

  連續三次宏觀政策失誤錯過政策調整窗口

  1986年,日本出現了短暫的經濟衰退,這僅僅是日元升值後市場的自動調整。但是,出於對日元升值的恐懼,日本政府對“日元升值蕭條”做出了錯誤的判斷,日本銀行連續五次降低利率,把中央銀行貼現率從5%降低到2.5%,不僅為日本歷史之最低,也為當時世界主要國家之最低。隨後,日本政府又錯過了1987年經濟復甦的調息窗口。於此同時,其還實施了一個6兆億日元的綜合性財政投資計劃,擴張政策仍在持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