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以《上海公報》語言模式破解兩岸難題

http://www.CRNTT.com   2012-02-29 08:49:10  


 
  《上海公報》的語言藝術,堪稱國際外交史上的典範,也直接影響到兩岸關係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環節,那就是海峽兩會一九九二年在“香港會談”期間及續後的函電往來過程中,雙方確定的“九二共識”,就隱隱有著“基辛格語言藝術”的影子。當然,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並有著強烈的“中國特色”。

  這使人受到啟發,為了擴大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台灣人民,進一步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徹底孤立一小撮頑固的“台獨”分裂勢力,必然要與部分民進黨人打交道,將“做台灣人民的工作”深入到民進黨人中去。然而,民進黨堅持“台獨黨綱”,這是一道繞不過的“坎”。在此情況下,如何嚴格區分在“台獨”問題上抱持不同立場的民進黨人?如何正確區隔“台獨意識”與“台灣意識”的分野?也就需要認真思考。即使是在面對民進黨有可能會提出進行“共民兩黨交流”的訴求時,是否也可採用《上海公報》和“九二共識”那樣的語言藝術?也就值得探討研究。

  其實,“各自表述”或“分別表述”的方式,早已有之。比如,在對“一個中國”內涵的解釋方面,在外交層次,是“舊三段論”,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法政府”;而在兩岸關係層面,則是“新三段論”:“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又如,在蕭萬長出席“博鰲論壇”時,台北與北京都各自提出了“十六字訣”,蕭萬長代表馬英九提出的是“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而胡錦濤則提出“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北京國台辦主任王毅去年曾在美國放話,願在“一中”基礎上與民進黨達新共識,這顯示北京將對民進黨作出讓步,但“一中”不在讓步之列,不過在“一中”框架之下,可以有充分發揮“語言藝術”的空間。因此,《上海公報》和“九二共識”的藝術語言,可以為促進民進黨的轉化“解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