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引領經濟內生性增長新引擎在哪里

http://www.CRNTT.com   2012-03-03 08:43:13  


未來一段時期,中國在加大對人力資本投資的同時,理應以前瞻性的技術投入和高質量的技術改造引領產業結構整體升級。
  中評社北京3月3日訊/每年的“兩會”都有太多令人期待的地方,經濟領域尤其如此。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章玉貴文章稱,如今,作為全球第二經濟大國,中國經濟的發展走向、既有經濟模式的弊病乃至下一步深層次改革的突破口等,不僅令國人牽掛,亦引起了世界銀行、IMF等國際主要經濟組織更大程度的關注。中國經濟在逐步告別人口紅利、“入世”紅利和國際產業轉移紅利之後,未來十年的增長動力肯定會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之類的話題,學界已談論很久了。而環視當今世界經濟規模排在世界前六位的經濟體,中國無疑是其中經濟制度最不完善和整體技術水平最為薄弱的國家,國民福利水平亦是最低的,這就為經濟持續增長種下了不利條件。

  文章分析,中國備受肯定但不乏爭議的經濟高速增長奇跡,毋庸置疑會在世界經濟史上寫下濃重的一筆;但中國過去30年里,以政府為主導的投資加上對出口的偏好,構成了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器,這種基於歷史和現實的選擇,只能算是一種次優的增長動力安排。今天,在中國的繁榮景象背後,世人看到的一個正處於工業化中後期的發展中大國為了追求經濟增長而不惜寅吃卯糧的投資與生產狂熱現象,正是這種次優安排無可避免的後果。

  中國同樣無法避免美日曾經飽受其害的“房地產病”。先得承認,房地產業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在第二產業的投資效率和邊際利潤率不斷下降的情況下,各級各地政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對房地產業的日益倚重也是一種工具性選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段時期內通過做大房地產業來達到經濟的短期繁榮,也並非沒有先例。的確,政府賣地的可觀收入是公共支出的重要來源,來自房產交易的稅收更是持續穩定增長的稅源。房地產投資見效快、收益高、產值大的特點使不少企業趨之若鶩。有恒產者有恒心,亦是中國社會古已有之的普遍觀念。但是當政府和全社會都心為“房”役時,則不僅會扭曲財富增值模式,更會吹大房地產泡沫,最終的結果是財富分配失衡加劇以及泡沫破滅之後的全社會買單。

  可以說,房地產業既可以把中國經濟推上雲端,也可以成為中國經濟走火入魔的重要推手。這些年來,在投資房產可賺快錢和大錢的市場環境中,剛性需求被投機需求所擠壓,非理性的市場炒作取代了正常的市場交易。一部分富人掌握著一線城市核心區域的相當一部分房產,社會財富迅速向這些人集中,業已拉大的貧富差距經由雜草叢生的房地產市場的推波助瀾,再次被拉大。更危險的信號是,部分既得利益者在攫取巨額財富後正利用政府對房地產泡沫可能破滅的顧忌直接或間接地幹擾政府決策,使得政府常常難以下定決心徹底整治市場秩序,平抑房價。但是,只要是泡沫早晚難逃破滅命運。以至於連一向很少對真實世界的經濟現象發表評論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澤爾騰也忍不住發出警告:一旦房地產泡沫破滅,中國經濟增長率可能會下降3%。澤爾騰的警告不無道理。因為今天的中國經濟對房地產業的依賴過大:投資的四分之一集中在房地產行業,不少地方政府稅收的一半來源於房地產的貢獻,超過6%的GDP由房地產業創造,與房地產業高度聯動的產業超過30個,住房信貸更成為不少銀行的生命線。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