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22歲教授昭示“民科”才是中國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12-03-23 11:44:10  


3月20日,中南大學校方為劉路頒發100萬元獎金。
  中評社北京3月23日訊/中南大學20日宣布,破格聘任該校在校生劉路為正教授級研究員,並重獎100萬。22歲的劉路由此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大學教授。劉路獲此殊榮,源於他在上大三(2010年)時僅用兩月時間就攻克數學難題西塔潘猜想。

  一時之間,劉路的名字被廣為熟悉。有人擔心劉路會被捧殺;有人大力讚賞中南大學識才……這些說法視角不同,各有道理。但最應該關注的還是他破解西塔潘猜想的基礎並非來自於應試教育,從某種程度上說,他是自學成才。於是,在一些論壇上不乏有一種聲音:劉路和“民科”(民間科學愛好者)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也反向證明了官科(主流學界)的失敗。真是這樣嗎?

  ■ 劉路與“民科”的確有些許“形似”之處

  什麼是“民科”

  “民科”是上個世紀90年代末所提煉出來的一個概念,不過“民科”現象從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已經出現。按照長期研究“民科”現象的學者田鬆的說法,“所謂民間科學愛好者,是指在科學共同體之外進行所謂科學研究的一個特殊人群,他們或者希望一舉解決某個重大的科學問題,或者試圖推翻某個著名的科學理論,或者致力於建立某種龐大的理論體系,但是他們卻不接受也不了解科學共同體的基本範式,與科學共同體不能達成基本的交流。總的來說,他們的工作不具備科學意義上的價值。”這里的科學共同體,通俗意義上可以理解為主流學界。

  “民科”和業餘科學愛好者有區別。比如,一個天文愛好者可能會看很多相關的科普書籍,閑暇還會去觀星,可絕對不會花費大力氣做天文科研,證明其實“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

  基本上,“民科”是江湖的,是草根的,跟主流學界沒有關係,但是研究的都是大問題——號稱破解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民科”網上隨便一搜一籮筐。

  劉路與“民科”的三點“形似”

  1.基本上“民科”們的學歷都不高,都靠自學;而劉路解決西塔潘猜想也靠自學。

  查閱各方報道可發現,劉路算不上傳統的好學生。他喜歡數學也有天賦,但中學數學成績並不拔尖;高中期間成績平平,高考成績並不突出,其不少同學都進了清華、斯坦福、香港理工等名校;大學專業為應用數學,但專業成績只勉強算個中等。而劉路是在自學反推數學的時候接觸到西塔潘猜想並解決問題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