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香港特首選舉怎成“豬狼之爭”

http://www.CRNTT.com   2012-03-25 08:31:03  


  
但香港政壇的現實卻只能“豬狼擇一” 
 
  “泛民”候選人何俊仁陪太子讀書

  在本次香港特首選舉中,除唐英年和梁振英外,擁有足夠選委提名的候選人其實還有一位,就是“泛民”陣營的民主黨候選人何俊仁。由於泛民陣營通常與政府唱反調,在只有1200名特定選委投票的特首選舉中,注定不會成為多數,大約只能擁有兩百餘票。

  然而,也許令人意外的是,在各大媒體和學術機構進行的民意調查中,何俊仁的支持率也遠遠不如梁、唐二人——長期徘徊在10%左右,甚至在個位數。直到最近唐英年因各種醜聞民望急劇下跌之後,何俊仁的支持率才稍微接近唐英年,但還不足以超過。

  令泛民陣營更感到尷尬的,是以“民眾不會選擇注定敗選的候選人”來解釋何俊仁的民望低迷也沒有說服力。在港大民調“出任特首的適合程度”評分上,何俊仁同樣長期低於梁振英、唐英年,直到最近唐英年連出幾個重大負面後,何俊仁的評分才略超唐英年,但仍遠低於梁振英。在3月16日的電視辯論中,何俊仁以其律師身份的高超辯才指責選舉不民主,效果也無明顯改觀。如何理解這種香港人“不愛民主派”的現象? 
 
  “公務員治港”傳統根深蒂固

  答案在於,香港具有根深蒂固的“公務員治港”傳統。自殖民地年代開始,香港政策的形成和制定一向就掌握在公務員手中,各個政策部門的首長由公務員中的精英---“AO”(administrative officer即政務官)出任,掌握了擬定政策的大權,直至2002年7月引進高官問責制,但仍由當時的公務員翹楚出任問責高官。而在資深技術官僚曾蔭權接替董建華擔任行政長官之後,更被廣泛認為出現了“公務員治港”回潮,政黨政治難以推進。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這種在英式文官制度影響下建立、卻又不受政黨政治干預的香港公務員制度在過去數十年來運轉得非常良好,政策的執行也非常穩定。受過良好教育,被普遍認為素質優秀,奉行政治中立的高級公務員在民眾間的聲望向來很高。在本次特首選舉中,除去唐、梁二人外,一度被傳出有意參選的無黨派資深政務官員范徐麗泰、葉劉淑儀在民調中,也都均有較高的民望。遠勝民主黨的參選人。2007年上一屆的特首選舉中,老牌技術官僚曾蔭權更是以高達七成五的民望,大勝只有兩成不到支持率的泛民政黨參選人梁家傑。

  正因如此,選舉委員會的意向與民意調查的結果表現出了一致性。雖然香港民眾普遍不滿選舉委員會的代表性不足,但選出才智占優、賢能的特首才是第一位的,香港民眾並不特別在乎候選人是否充分堅持民主立場。
 
  港人不願駐港機構干預過多,但候選人終須得到中央支持

  自殖民地時代以來,香港有著濃厚的自治傳統。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基本法規定了“港人治港”,對於香港人來說,這是讓他們格外珍視的價值。在這一點上,泛民對自治的堅守通常比建制派要強得多。由於在特區的許多事務、乃至特首選舉中,香港人都看到中聯辦的身影,而唐、梁等建制派往往在這種時候選擇不表態,這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港人的不滿。

  然而,隨著內地與香港經貿關係的逐步深入,香港民眾和工商人士都十分清楚,香港未來的發展是離不開內地的,所以必須處理好與內地的關係。於是,務實地選擇一個中央支持的建制派候選人,成為選委和民眾的自覺。

  許多香港網友對候選人的分析評論中,往往就有“因何俊仁無法得中央認可,故沒有被納入比較之列”之類的說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