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絡時代未必是紙媒末日

http://www.CRNTT.com   2012-05-21 13:18:22  


面對網絡的影響,《紐約時報》的轉型證明,傳統權威媒體未必像人們所預料的那樣式微。
  中評社北京5月21日訊/星島環球網日前登載薛湧的文章“網絡時代未必是紙媒末日”,文章指出,網絡和數字化時代對紙媒的影響不言而喻,但是,《不列顛百科全書》和《紐約時報》的轉型證明,傳統權威媒體未必像人們過去所預料的那樣式微。

  3月13日,不列顛百科出版社宣布有244年歷史的《不列顛百科全書》印刷版壽終正寢,徹底轉向數字化、網絡化。無獨有偶,《紐約時報》在試行了一年的網站訂閱制度後,於3月20日宣布,把讀者每月能夠讀到的免費文章從20篇降到10篇。短短幾天之內兩大權威出版機構的戲劇性變化,頗有一些啟示意味。

  《不列顛百科全書》的停印,在文化心理上的衝擊顯然更大些。在其244年的歷史中,《不列顛百科全書》以無可置疑的權威成為英語世界中高產階層的“文化家具”。大家覺得不在書架上擺一套就顯得缺乏品位和層次。 《不列顛百科全書》的流行度在1990年達到高峰,賣了12萬套。之後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而急跌,2010年最後一版印了僅僅12000套,至今仍有3500套沒有賣完,以不足1400美元的折扣價在網上兜售。我對這32册的精裝寶貝注目良久,很有買下來收藏之意。但想想當年白揀來又送走的那套,還是舍不得下手。

  眾所周知,多年來 《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網絡媒體上受到維基百科的有力挑戰。維基如今是世界十大搜索網站之一,詞條多達400萬,《不列顛百科全書》則僅有10萬。獨立的比較研究揭示,維基百科的錯誤率和《不列顛百科全書》幾乎相差無幾,而且查找方便,特別是通過點擊鏈接而搜尋引用文獻易如反掌。這些都使《不列顛百科全書》相形見絀。

  但是,《不列顛百科全書》的出版人JorgeCauz強調:“停止印刷版的這一天絕對不是個悲哀的日子,我們已經徹底數據化了。 ”有關報道確證,《不列顛百科全書》因為網絡的衝擊而賠錢,但2004年後有了轉變。不列顛出版社通過發行相關的普及知識和教育讀物來獲得其85%的收入,只有15%的收入來自百科系列 (1%來自《不列顛百科全書》印刷版本身)。如今,有50萬訂戶每年花70美元購買《不列顛百科全書》的網上閱讀權。簡單的算術就可以揭示:50萬乘以70美元的年訂費是3500萬美元,可見網絡銷售的利潤還是相當可觀的。 《不列顛百科全書》從印刷版向數據化、網絡化的轉型,應該說比較成功。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