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古巴改革的初春

http://www.CRNTT.com   2012-04-05 10:55:44  


梵蒂岡與古巴政府日漸“曖昧”的關系,是傳統與現實利益相互選擇的結果
  中評社北京4月5日訊/羅馬天主教皇本篤十六世3月26日至29日對古巴進行了為期3天的訪問,令人們重新關注起這個如今在國際舞台上似乎已經不再那麼重要的加勒比海島國。經濟觀察網今日登載媒體人劉波的評論文章“古巴改革的初春”,文章表示,古巴的國內改革已在緩慢卻有序地推進之際,外界希望(本次訪問)對其變革發揮一定的助推作用。不論如何,古巴順應歷史形勢加入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競賽”,對該國和世界都是一個好消息:

  3月26日羅馬教皇本篤十六世對古巴的訪問,讓人們重新關注這個如今在國際舞台上已不那麼重要的加勒比海島國正在悄悄發生的變化。本次訪問的轟動性也許不能和1998年教皇保羅二世的訪問相比,但輿論普遍認為,這表明在古巴的國內改革已在緩慢卻有序地推進之際,外界希望對其變革發揮一定的助推作用。
 
  古巴傳統上即屬於天主教文化圈,雖然在革命之後奉行無神論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但和宗教的切割不是那麼明顯,尤其是近年來不斷放鬆這方面的限制。本次訪問中,宗教領袖與革命領袖的交談也頗為融洽,還舉行了一場大型公共彌撒。教皇敦促古巴向更為開放的社會轉型,但這種外部推力終究只能算是一種催化劑,轉變的關鍵還取決於古巴內部已經產生的變革因子能不能繼續增強。
 
  從2006年古巴革命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因健康原因而退出政治前台以來,繼任者、他的弟弟勞爾.卡斯特羅被廣泛視為一個更為務實的領導人,逐步採取了一些改革舉措。從最初的一些微型改革,如2008年允許民眾購買和使用手機,到2011年4月召開古巴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推出較全面的改革方案,古巴改革可以說是春意漸濃。古共六大宣布要“更新古巴的經濟模式”,批准300多項經濟改革措施,涉及國有企業改革、福利制度改革、農業改革等許多方面,在中國媒體上被解讀為古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雖然改革現在還局限於經濟領域,但總歸是邁出了重要步伐。
 
  從根本上講,這些改革是古共針對執政挑戰和危機的一種應對。上世紀古共建政以來,不僅複制蘇聯經濟模式,而且在很多方面有過之而無不及,禁止土地、房屋等財產的自由買賣,國有經濟一統天下。“冷戰”期間借助蘇聯的經濟援助還能風光一時,但20世紀80年代國際形勢突變後就漸入困境。古巴領導人當時也試圖以變革應對困難,在嚴格的經濟控制上打開了一些缺口,但缺乏系統的改革,這畢竟只是權宜之計。
 
  僵化的指令性經濟體制,加上外部美國禁運等因素的影響,古巴經濟近年來一直步履蹣跚。雖然在旅遊和采礦等方面有一些積極進展,但整體經濟乏力,據統計,工業產量目前尚未恢復到1989年之前的水平,糧食和消費品短缺嚴重影響民眾生活。本世紀初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打起“社會主義”旗幟與古巴結盟,其用石油收入給予的幫助曾為古巴暫時紓困,但這種外援畢竟不可以長久依恃。在拉美鄰國經濟發展均蒸蒸日上的形勢下,古巴仍然抱殘守缺,不思變革,不僅會像當年的東歐各國那樣,其民眾心態會更加失衡,而且其政治經濟體制的合理性本身也會遭遇根本質疑。古巴目前實行的改革比較順應民意,取得了較大的民眾支持。
 
  古巴改革的另一個利好因素是比較和平的外部環境。“冷戰”的結束雖然對古巴的衝擊巨大,但一個正面影響是美國不再擔心古巴成為蘇聯在其南面構築的武裝堡壘,從而不再視古巴為安全威脅,也不試圖對其進行激烈的“政權更迭”。尤其是2009年奧巴馬上台後,宣布要和古巴“重新開始”,雙方舌戰也大為緩和。美古貿易額提升,美國實施的禁運在遭遇國際、尤其是拉美國家的普遍抵制之下,也在逐步緩解。這將使古巴政府越來越難以以外部威脅為理由拒絕推進改革。
 
  目前古巴官方對改革的表述是“不要倉促行事,也不要止步不前”。目前的改革已經涉及一些國有部門員工的裁減,以及一些政治上的變化,可以預料,像在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一樣,隨著其推進,來自利益受損者及官僚的阻力會加大。但古巴領導人也許應聽取中國改革“總設計師”鄧小平20年前所說的話,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條”。
 
  好的方面是,古巴一直處在社會主義陣營的邊緣地帶,現在已經孤懸於西半球,沒有中心地帶的那種盤根錯節的利益糾葛和積重難返的阻力,也沒有什麼“面子”問題。其社會平等水平較高,一些基本福利尚屬完備,沒有出現少數家族吞噬全國財富、橫暴虐民的局面,故而也有更大可能避免“阿拉伯之春”過程中發生的一些暴力和流血。而且“船小好調頭”,真正變化起來,是否能像越南改革那樣,起步較晚速度卻更快,也未可知。不論如何,古巴順應歷史形勢加入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競賽”,對該國和世界都是一個好消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