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李登輝為何說釣魚島是日本的

http://www.CRNTT.com   2012-04-20 09:20:04  


  
  李登輝的看法在台灣並非主流意見,但值得重視

  不過,李登輝的看法在台灣島內並非主流意見。且不說現任領導人馬英九早在幾十年前就是“保釣運動”領袖,親自撰寫“釣魚島屬於中國”的國際法論文,即便是民進黨的領導人陳水扁、蔡英文,也聲稱釣魚島屬於台灣,呂秀蓮還曾為李登輝的看法表示“遺憾”。

  雖然,李登輝關於釣魚台的言論和主張在台灣並非主流,然而由於李登輝在島內的巨大影響力,這種看法仍不能夠忽視。而且,李登輝這種看法背後所反映的深層心態,很有代表性,也非常值得研究——而傳統上我們對此的認識是非常不夠的。
 
李登輝“出賣釣魚島給日本”的思想根源 
 
  李登輝親日,源於其對“日本精神”的好感

  李登輝當政之後,就從不掩飾對日本的好感。在其卸任後,就更不諱言對日本文化尤其是日本精神的推崇。李登輝在日據時期的台灣長大,留學京都大學,甚至日本戰敗後李登輝回台繼續念大學,教授也還幾乎都是日本人。李登輝在《日本的教育與我》的演講中稱,若非接受了日本教育,“恐怕現在的我也無法建立拯救自己生命與魂的基本想法。”

  李登輝對日本文化最激賞之處,就是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李登輝曾撰寫《武士道解題》一書專門談他對武士道精神的理解,精髓在於“高貴者更應盡其本份”,這使他養成了“重視忍耐、自制與秩序並且為公奮鬥的努力精神”。卸任後的李登輝一直在推崇日本這種傳統精神,並認為台灣人應該學習,雖然他也承認這種日本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使日本這個國家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引起戰爭”,“但只要錯誤部分改過即可”。

  李登輝對傳統日本“武士道精神”的過度推崇,還令他對日本現在的狀況感到不滿,他認為日本政府對美國過於軟弱,對中國甚至是“卑躬屈膝”。為了重振日本,曾經身為日本人的岩里政男(李登輝日本名)還曾重新演繹維新志士阪本龍馬的“船中八策”,向日本年青人提出建言。
 
  某種程度上,日本確實開啟了台灣的現代化進程

  李登輝對日本的好感,還來源於日據時期他對日本人建設台灣的直觀感受。他的最大感觸是,日本人用教育把近代觀念引進台灣,使台灣人蛻變成為能夠守時、守法,具有金融貨幣、衛生與新經營觀念的新時代份子。到了1920年代,台灣人受到西方新思潮影響,建立各種社會團體,提出議會民主、政黨政治、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地方自治、選舉、自決獨立等等主張,並且要求“日本必須給予台灣人應有的權利”。

  李登輝曾舉過兩個對台灣建設起過重要作用的日本人來說明日本對台灣的貢獻。一位是曾興建台灣嘉南大圳、烏山頭水庫的八田與一。他主持修建水壩,不僅是為了讓水路暢通,還非得要讓農民能夠取得水源進行灌溉。為此他研究各種可讓農民順利取得水源、有效利用水源的做法,終於成功。李登輝認為他“誠實並且認真,完全展現了率先垂範、實踐躬行的日本精神”。

  另一位李登輝推崇的對象則是曾擔任台灣民政長官的後藤新平,在這位能吏的主持下,“台灣竟從三千年太古時代,一躍進入二十世紀進步文化,一掃瘧疾與瘴氣,成為名副其實的福爾摩沙。現在台灣各都邑,不論土木、教育,乃至於各種設施,比之內地,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的確,在某種程度上,日本殖民後開啟了台灣的現代化進程。這種殖民與在朝鮮、後來在中國內地不同,並非全然的掠奪和壓迫。對於李登輝這種本土出生的台灣人來說,對殖民者痛恨的意識相對淡薄甚至沒有就不足為奇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