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運行 力促繼續向合理均衡水平回歸

http://www.CRNTT.com   2012-04-22 10:00:25  


應該努力促進這種趨勢繼續向合理均衡的水平回歸
  中評社北京4月22日訊/2012年一季度,經濟運行數據出現新特點。除了2008年和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以外,過去一直高歌猛進的進出口順差數據,現在不再過於突出。同時,過去超高速增長的財政稅收增長幅度也放緩了下來。上海證券報發表東航國際金融公司陳東海文章表示,對於這兩項數據出現的新特點,如按過去的經濟發展思路看,可能會視為經濟硬著陸前的征兆,不免憂心忡忡;但如換一種思維,從可持續發展的眼光看,這兩項經濟數據出現的新變化,正是一種樂觀的信號,意味著中國經濟正開始朝向均衡、有利民生的方向運行。

  據統計,今年一季度進出口總值比去年同期增長7.3%,貿易順差為6.7億美元。各月數據中,1月貿易順差272.78億美元,比去年12月擴大107.6億美元,2月逆差315億美元,3月貿易順差53.5億美元。又據最新數據,一季度全國財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14.7%,其中稅收收入同比增長10.3%。一季度全國財政收入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8.4%,稅收收入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2.1%。此前的數據是,2011年全國財政收入比2010年增長24.8%,2010年財政收入比2009年增長21.3%。

  根據第一季度的貿易數據推算,今年全年貿易順差可能在500億美元左右。如果今年GDP增長在8%至9%的話,那麼預期貿易順差占GDP的比值將在0.5%至1%之間。對於一個經濟體系完全的大規模經濟體來說,這個比例屬於經濟基本平衡的範疇。

  文章稱,在計劃經濟時期,政府大包大攬,財政收入占GDP的比例一度很高,改革開放後,財政收入占GDP的比例逐漸下降,從1979年到1986年期間,從接近30%下降至略高於20%,在1987年至1999年則逐漸下降至接近10%。這段時間非稅收入、國企利潤等與財政收入相比不高,對於該比例沒有顯著影響。但根據有些學者估算,如加上財政收入、預算外等非稅收入,目前中國的財政性收入占GDP的比例已超過30%,如果把國有企業的利潤也視為政府的財政性收入,那麼這個比例可能還要高些。而當今世界上財政收入占GDP比例達到和接近30%的國家,往往都是高福利國家。由於中國不是高福利國家,高福利也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如果未來中國財政性收入占GDP的比例能逐年下降,讓財政規模與中國目前的福利保障水平相對稱,則屬於合理回歸。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