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卓南生:中日關係奔向何方?

http://www.CRNTT.com   2012-04-27 09:05:41  


 
石原投石問路,目的何在?

  針對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突然發布購買釣魚島的構想,極力讚賞、嘉獎的日本媒體與政界人士有之;面有難色、表示困惑或呼籲保持冷靜者也不乏其人。

  與石原一個鼻孔出氣,被視為日本保守輿論旗手的《產經新聞》,在“石原談話”發表後不久,便迫不及待地刊登題為《“購買”尖閣/通過石原構想加強統治/要共有對中的危機意識》的社論,全面支持石原的主張。

  該報同時指出,受到石原言論的刺激,內閣官房長官藤村修已表示“如有必要,將推動有關(國有化)的構想。”而首相野田佳彥也透露,將在確認產權擁有者的真意之後,研討所有的方案。他說道:“國有化也是其中的一項選擇。”

  至於持異議者,則著重強調下列諸點:

  其一是,東京都都民交納的稅金應使用在都民的民生上,而不是購買“尖閣諸島的一部分”。《東京新聞》的社論就寫道:“(石原)構想對政府的對中外交姿態,也許有投石(激起波浪)的目的,但(東京)都政府購買是否有其必要性?”

  其二是,保衛國土是(中央)政府的工作,外交是(中央)政府的專權事項,東京都政府不應越俎代庖。《每日新聞》就以《石原氏的尖閣談話發自(東京)都是不對路的》為社論標題,指出保衛國土的責任是國家當局,而非地方政府。

  其三是指石原此舉,無非是要嘩眾取寵,撈取個人的政治資本,而不顧及今日中日兩國錯綜複雜的關係。

  在這一點上,態度最鮮明的莫過於一向以“開明”和“自由派”為標榜的《朝日新聞》。該報先是發表社論,指責石原談話“不負責任”。接著是由其主筆若宮啟文親自掛帥,歷數石原從1972年恢復中日邦交以來,諸多刺激中日關係的言行:出任右派青年集團“青嵐會”幹事長、堅稱中國為“支那”、聲援(右翼)政治團體成員登上尖閣島建燈塔、租借船艇讓國會議員登陸……。同主筆認為,石原此次購島談話,可以說是上述言行的延長。

警惕中國“膨脹主義”

  不過,他認為要促使“高度成長的中國吸取日本戰前軍部主導的膨脹主義失敗的教訓”,日本有必要採取“謙虛、冷靜的忠告態度”。石原的做法只有反效果。

  換句話說,同樣是擔心中國“軍部主導的膨脹主義”(按:同氏就曾將中國處理西藏等國內問題,與戰前日本軍事膨脹期的做法相提並論。),《朝日》主筆認為石原的提法並不可取。

  不過,仔細觀察日本主流媒體與政界人士對石原構想的反應,不管是全面支持石原構想者,或者是認為石原“使用東京都都民稅金”購島並不妥當、指責東京都不該越俎代庖,乃至抨擊石原嘩眾取寵、旨在撈取政治資本、不顧中日關係大局的論者,彼此都有如下的共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