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叙利亞危機恐難和平解決

http://www.CRNTT.com   2012-05-03 10:36:37  


 
  叙利亞危機開始於2011年3月15日,15名少年因為在墻壁上用塗鴉寫下口號“人民想要推翻這個政權”遭到當局逮捕。有傳言稱,政府機構對孩子們使用了酷刑,並讓前來尋找孩子的父母“忘掉自己的孩子”。德拉最先爆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其後蔓延到其他地方。示威者的核心要求是取消緊急狀態法。這是自1963年起實施的一項法律,政府可以檢查媒體,切斷通信服務,不經司法部門批准拘捕疑犯。

  起初,巴沙爾有所妥協,取消緊急狀態法,提高工資和個稅起徵點。不過很快,他轉向強硬。4月25日,他決定調兵“打擊鬧事的恐怖分子”,被西方視為“血腥轉折點”。2011年末,巴沙爾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採訪時更表示,需要為暴力負責的是恐怖分子,而不是叙利亞軍隊,他否認叙利亞士兵鎮壓和平示威者,“不存在殺人或採取暴行的命令”,將自己的責任推得一幹二淨。

  目前,叙利亞衝突導致的死亡人數已突破1萬人,是“阿拉伯之春”以來最血腥的衝突。出現這種情況,和巴沙爾不願妥協、不惜流血也要維持專制統治的死硬作風有莫大關係。任何要他下台或削弱權力的舉措,他都絕不接受,或虛與委蛇。但整個阿拉伯地區的政治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某個政治強人、某個家族或某個政黨長期壟斷政治權力的格局已被打破,這是一個總體趨勢,即便是沙特這樣的君主專制國家也採取了一定的還政民的舉措來應對。巴沙爾昧於大勢,在殺戮的路上走得越遠,未來就越無法再回到談判桌上。

  和巴沙爾鐵了心不下台一樣,西方國家同樣是鐵了心要將他推翻的,這裡面有意識形態的考慮,也有震懾伊朗、重塑地區格局的現實考慮。只是在現階段,為避免爆發內戰,反對武裝叙利亞反對派。而以沙特為首的阿盟則激進得多,不僅提供資金支持,更公開要求國際社會為叙反對派提供武器。這更多是出於爭奪地區政治和領導權的考慮:叙利亞執政的是什葉派中的阿拉維派,和伊朗的什葉派政權遙相呼應,這對這一地區大部分的遜尼派國家來講是不可接受的。而叙利亞反對派也開始團結起來,在月初的第二屆“叙利亞之友會議”上,他們同意“叙利亞全國委員會”作為叙利亞的合法代表。

  而從中俄的立場看,中國在叙利亞沒有多少現實利益,俄羅斯的表現要比在利比亞危機中積極得多。但是也同樣要看到,俄羅斯根據形勢的不斷變化而產生的猶豫不決。更大的可能是,只有俄羅斯的軍事基地塔爾圖斯港等利益得以保全,俄羅斯並不會冒著和西方衝突的風險死保巴沙爾。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