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資中筠:“五四”與“文革”截然不同

http://www.CRNTT.com   2012-05-04 11:42:06  


資中筠
  中評社北京5月4日訊/“現在有一個說法,我經常聽到的,就是說‘五四’批孔過分,‘文革’的批林批孔和它是一脈相承的,所以從“五四”開始中國的傳統文化就開始斷裂了,使中國人不知所從,完全沒有了自己的文化。我認為這種說法是非常錯誤,而且是荒謬的。”北京日報日前登載知名學者資中筠 的文章《“五四”與“文革”截然不同》: 

“五四”新文化運動並沒有使文化斷裂,而是把中國最優秀的傳統精神和新思想結合起來了

  我一直是“五四”精神的堅決捍衛者。因為“五四”新文化運動,不是說1919年5月4日大家上街遊行這一下,那是為了巴黎和會的問題,這是一個爆發點,並且我覺得它的做法,把人家趙家樓燒掉了,不見得是可取的,以後也不能鼓勵。但是總的說來,“五四”新文化運動是從晚清以來,無數仁人志士尋求變革圖強之道達到的一個高潮,一個裡程碑。“五四”只是一個符號。新文化運動這批人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像胡適、陳獨秀、李大釗,還有後來的魯迅等,都是延續了鴉片戰爭以來睜眼看世界的先進人物的努力。他們的反傳統跟“文革”對比的話,我覺得有一些非常鮮明的不同特點。

  第一,方向問題。“五四運動”的反傳統的方向是向前進的。當時為什麼要反傳統呢?因為他們感覺到如果那些頑固的舊禮教和僵化的思想,以及風俗習慣的束縛如果不打破的話,新思想進不來,民族無法新生,所以他們特別感覺到這些束縛需要打破。那麼新文化運動的方向是什麼呢?很明確,科學和民主。如果傳統禮教不打破的話,科學就被認為是奇技淫巧,民主根本說不上,都是在“三綱五常”底下,怎麼可以講民主和平等呢?光是一個婚姻自由,就做不到。

  第二,主要力量。“五四”的主要代表人物都是傳統文化修養非常深的一批知識精英,他們哪一個人不是飽讀經書的?你看魯迅的舊詩寫得多好啊,他們每一個人都是有很深的舊文化底蘊,然後才有資格來說什麼是應該保留的,什麼是應該揚棄的。如果連知道都不知道,還談什麼該放棄、什麼該保留。現在高唱“弘揚國學”的很多年輕人,我覺得根本都沒有念過多少古書,連繁體字都不太認識,就來講我們應該恢複孔孟之道。我覺得“五四”這批人絕對是從舊文化中走出來的,才知道它的弊病在什麼地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