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增速下滑說明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2-05-04 08:13:06  


 
  文章分析,當前最應避免的是再次盲目刺激投資增長,人為地將經濟增長率拉回9%以上。否則會產生諸多負效應。

  一是通過擴大產能來消化因需求不足導致的產能過剩,最終會製造出更大的產能過剩。暫時因刺激政策獲救的企業未來會面臨更大的產能過剩及價格波動風險。

  二是將再次觸發全球生產資料價格上升,為發達國家採取寬鬆貨幣政策轉嫁危機埋單,這也是一些國際機構積極鼓動中國放鬆宏觀政策的背後原因。三是再次延緩經濟結構調整的機會。過去三輪投資高增長(2002~2007年間,2009~2010年間和2011年至今)形成了大量的過剩產能,以鋼鐵為例,2008年中國鋼鐵產量為6億噸,2011年底則增加到8.8億噸,短短3年時間新增產量47%;而中國目前人均消費鋼材達657公斤,已遠超國際平均400多公斤的水平,其原因,在於房地產過度投資。

  這樣的增長模式,導致國家資源能源短缺卻大量耗費;居民收入增長明顯低於經濟增速,卻在住房上過度支出。刺激投資意味著放鬆貨幣政策,進而又會推高國際商品價格和國內房價。

  文章表示,基於以上分析,宏觀經濟政策需要做到四點:

  一是要做到“兩個堅持”。即堅持去年以來的調控政策,堅持降低單一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現在的貨幣和貸款增長是與經濟增長相適應的,去年新增貸款7.5萬億元,創造了7萬億元的新增GDP,與2001-2008年的情況相似,目前貨幣供應量增長和貸款增長以及利率水平都顯示,金融環境仍較為寬鬆,在經濟下滑力度較大的情況下,可以適當放鬆貨幣政策但一定不能過度。未來幾年經濟增長的調控目標,可按6%至9%的區間來掌握,不必刻意追求9%,但要確保6%底線。

  二是加快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市場化過程,同時加快其他要素市場化進程。減少對微觀企業的幹預,鼓勵企業兼並重組,那些在9%~10%的經濟增長水平才能生存的企業,可能恰恰是需要淘汰的對象,而在7%-8%的經濟增長水平仍能生存發展的企業將是市場的贏家,因此,經濟增長率的調整將換來經濟結構的實質性調整,這正是現階段需要的結果。

  三是改變以往擴大內需即擴張投資的思路,把擴大內需的重點放到優化消費結構上,建立長效的消費穩定增長機制。

  四是加快資本市場的改革和發展,把資本市場作為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提高中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戰略工具,這需要產業政策與資本市場的有效配合,制訂有利於產業升級和資本重組的資本市場政策。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