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國沒有對民主共和懷有敵意的宗教

http://www.CRNTT.com   2012-06-19 08:58:15  


 
  以“民間”或“人民”來定義大眾文化往往使得大眾文化帶有一種區別或對抗官方文化的政治色彩,葛蘭西所說的文化“霸權”就包含了底層文化對精英文化支配或權力對文化宰制的反抗。這本身又可以成為一種後現代或左派政治的大眾文化定義。不同國家里的“民間”會具有不同的政治含義,這使得有的大眾文化與官方文化之間的控制和反控制關係表現得特別明顯。

  一般而言,大眾文化中那些最邊緣化的“亞文化”、“異類文化”或“底層文化”往往是最具有反叛意識的,因此也最為主流文化所詬病。在不同國家里,這樣的邊緣文化會有不同的形式和表現,但都會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例如,運用帶有暴力、性、仇恨、憤怒內容的語言,或者故意表現一種誇大的狂傲、粗魯、粗俗、強暴和桀驁不馴。美國的一些繞舌和搖滾音樂就有這些特點,因此也成為“問題”最多的大眾文化類型。

  基督教價值 在美國,現有的多種大眾文化定義都能找到相應的例證,但每一種卻又都不能充分顯示大眾文化的多元樣式和多種特征。而且,有的文化研究由於過分注重邊緣性的大眾文化,反而容易忽視影響更為廣泛的大眾文化。例如,基督教就是一種不容忽視的大眾文化,群眾傳播媒介(如電視、廣播和網絡上的布道)使得基督教以新的大眾文化形式發揮道德教化、社會組織、選舉政治動員等重要作用。這樣的大眾文化既是傳統的,又是民間的,既借助現代技術,但又並不依賴於此。它雖然是宗教,但對於美國公民社會的基本價值有著重要的影響。托克維爾將這種植根於民間的基本價值稱作為“民情” (moeur)。

  民情指的是一個民族的整體道德和精神面貌。美國民情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它的自由意識。托克維爾看到,在美國,宗教精神與自由精神攜手並進,美國沒有對民主共和制度懷有敵意的宗教學說。宗教雖然不直接參加社會的管理,但卻被視為政治設施中最主要設施,因為它雖然沒有向美國人提倡愛好自由,但它卻使美國人能夠極其容易地享用自由。自由認為宗教是自己的戰友和勝利夥伴,是自己嬰兒時期的搖籃和後來的各項權利的神賜依據。宗教在它自身的領域內是自由而強大的,並滿足於為它準備的地位,它並不直接介入政治,卻通過約束家庭而對國家發生約束作用。宗教是個人懷疑、忌妒而騷動的精神的緩和劑。宗教通過提供關於上帝和人性的清楚的、確切的、人人都可以理解的思想,緩解了人們的懷疑、憤恨和怒意,並幫助他們避免陷入驚慌的絕望、仇恨、性放縱和暴力。這樣的大眾文化對另一些大眾文化中無約束的性和暴力形成了抗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