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本棄核:科學決策擰不過民意的大腿

http://www.CRNTT.com   2012-06-04 10:35:58  


 
  安全系統設計始終無法應對新威脅,福島事故在設計者眼中曾被認定是絕無可能發生的

  現在世界範圍內核電站主要採用1950—1960年代設計開發、1970-1990年代開始運轉的第二代反應堆。從三十年前開始,核電站建造商就吹噓:“第二代反應堆有被動安全系統設計,本質上不會引發災難”。一家美國核反應堆建造公司的總經理在1991年8月的國家地理頻道節目里這麼說: “即使在可以想象到的最糟情況下,你也能先回家吃飯打個盹再毫不必驚駭地回來解決這種核電站的故障” 20年後,由通用電氣公司研發設計的福島反應堆發生事故,自動停機這一被動安全程序的確按設計啟動了,但無法改變災難的降臨。因為被動安全系統設計不會考慮反應堆會否面臨極限災難, 換言之,2011年的實情對1991年的設計者來說是超乎想象限度、被認定絕無可能發生的。

  核電災難“萬年一遇”雖非謊言也無甚說服力,每20年就可能有一次

  核電業支持者向公眾宣傳“堆芯熔化是十萬年一遇的事故”“設計能抗萬年一遇天災”。這雖然不算吹牛,但說服力的確有限得很。所謂“萬年一遇”是體現一個平均概率,並不是此地去年有過一次“萬年一遇”,今年就不會再出現了。換句話說,從前的小概率事件可能逐漸演變成稍大概率的事件。這意味著雖然到現在為止全球最嚴重的堆芯熔化類核事故只發生了三次(美國三里島、蘇聯切爾諾貝利、日本福島),並不意味著核電業的“第二代反應堆堆芯熔化的概率是十萬年一遇”說法足夠可信。

  2012年5月22日,德國普朗克化學研究所依據全世界所有民用核反應堆的數目、已工作時間和已發生的大型核事故次數,對福島類事件發生概率進行了估算。結果表明福島和切爾諾貝利等級的事故可能每10—20年就會發生一次,比核電運營商的廣告要高200倍以上。

  三、核電有社會基礎?事故和醜聞讓民眾忍無可忍

  核電業支持者稱現在日本高漲的反核聲浪是媒體和環保分子煽動所致,核電是得到普通民眾認可和信賴的。但在福島事件前,日本國內已經屢有核電事故以及與之相關的醜聞,公眾沒堅決反核是因為政府對核電業所在地的巨額補貼,健全的輿論監督和問責機制也使核電業者時時留心自身形象。

  雙葉鎮財政幾近破產,政府為收買民眾亂撒錢的惡行摧毀了核電站所在市鎮的財政管理

  福島核電站第五、第六反應堆於1978—1979年在雙葉鎮落成。日本政府在1970年代向當地發放巨額補貼。自1974年起,總人口2.2萬人的福島郡諸鎮因接納核反應堆安置在當地,從政府處得到33億美元的補貼。但補貼不是持續穩定地資助當地經濟,而是作為收買支持付給當地市政廳的超乎想象的撥款。然後當反應堆壽命不斷流逝時,政府補貼也不斷萎縮。到2007年, 因為相信中央政府還會慷慨撒錢而大量修建無用的公共建築,雙葉鎮市政廳幾近破產,是日本財務狀況最糟的市鎮之一。

  日本東通鎮因當地已有的一個反應堆和原計劃續建的三個反應堆,一直在收到政府的補貼。這讓鎮官員從20年前起就大興土木了。鎮中心是三個超大型但少有人用的公共建築,附近的校園有兩個大型體育館、八個網球場和一個能容納600人的室內棒球場。而這個小鎮的人口只有7300人。2010年這個人口沒超過八千的小鎮市政預算是9200萬美元,46%來自於核電相關的補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