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叙利亞政局是否會突變?

http://www.CRNTT.com   2012-06-07 08:57:16  


 
  叙利亞地處中東,歐洲國家對該國政局變動,往往比美國更加敏感,反應也更加主動。法國曾經是叙利亞的宗主國,在該國尚有政治、經濟、文化等利益,對當地民眾也擁有潛在的影響力,因此格外重視該國政局變動。

  俄國也非常關注叙利亞政局變動。前蘇聯在中東勢力範圍的一個基石就是叙利亞。俄國同巴沙爾政權維持友好關係,在叙利亞尚保留諸項利益。叙利亞第二大港口城市塔爾圖斯就是俄國在獨聯體範圍之外唯一的海外軍事基地。儘管近年俄國國力凋敝,港口破敗不堪,卻仍有戰略價值。普京當選總統後,力圖挽回俄國頽勢,自然不肯輕易放棄這一戰略資產。

  6月1日,法國總統奧朗德在巴黎會見普京,叙利亞總統巴沙爾的去留是會談的焦點之一。對此,雙方各持己見。普京強調政治途徑是化解危機的唯一出路。他還以利比亞和伊拉克現狀為例,提出反詰:“(在西方軍事干預以後),那裡是否變得更加安全了?”

  美國軍事力量強大,舉世無匹。西方自然以美國馬首是瞻。5月29日,白宮發言人卡尼表示美國不認為此時對叙利亞進行軍事干預是正確的行徑,因為這可能導致更大的混亂與屠殺。華府持有這個觀點,可能是基於下述理由:

  其一,與布什政府相比,奧巴馬政府強調“巧實力”,亦即理智地結合使用“軟實力”和“硬實力”。美國在採取軍事行動之前,首先是訴諸外交施壓和經濟制裁雙管齊下。況且,去年9月歐盟通過制裁的協議以來,叙利亞每天原油產量從38萬桶降至不足20萬桶,損失了50多億美元的收入。倫敦船東保險公司又拒絕向油輪提供保險,叙利亞已經停止了大宗原油出口。既然經濟制裁顯示了威力,再等待一段時間又有何妨?

  其二,幾年來美國經濟欲振乏力,就業率迄無起色。美國多年陷入伊拉克、阿富汗兩場戰爭的泥淖。民眾對於在國際上用兵喪失了熱情。美國大選在即,當然奧巴馬以此為重,並不認為胡拉慘案足以推動民眾催促華府對叙利亞動武。內政上的考量自然對決策產生了作用。

  其三,對西方而言,叙利亞同伊朗關係緊密,是一體兩面的問題。叙利亞背靠伊朗,猶如城狐社鼠。西方軍事干涉的力度小了,無濟於事,力度大了,必然牽連到伊朗,令西方備感棘手。既然此時尚非對伊朗動武的合適時機,就不宜對叙利亞動武。6月3日,巴沙爾在議會演講時直截了當地警告西方:“(軍事介入叙利亞以後),伊朗以及西方的潛在對手俄國會作何反應?”一言中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