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葉檀:怎可向宗教資源圈錢?

http://www.CRNTT.com   2012-06-07 11:15:19  


 
  此風以前就有,並且一步比一步不堪。比如,各城市收取的進城費,大有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的山大王遺風;而後是高速公路上市,如果說此舉還有為環城公路、高速公路籌集經費的借口,是先有投資後有收益,旅遊資源上市就打了捆綁公共資源的擦邊球,各地不是想辦法以旅遊帶動商業、物流等,而是想方設法打包上市進行源源不斷的套現。未來很可能有一天,中國的所有景區都會上市,黃山、廬山、麗江、長白山、張家界(000430,股吧),而後打著對投資者負責的幌子,不斷提升門票價格,以試探旅遊者的錢包與心理底線。如果說旅遊資源上市還打著開發資源的幌子,那麼將宗教資源打包上市,則是對文化與資源的無恥掠奪。

  資產貨幣化過程沒有窮盡,土地貨幣化、礦產貨幣化等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隸屬宗教資源的寺廟道觀貨幣化令人匪夷所思,挑戰到人類良知的底線,將使國人成為沒有文化的飄零之人。

  這些旅遊資源上市對本地村民未來有多少好處?筆者有次到黃山,恰逢當地一主要旅遊景點的村民控訴,他們從門票等收入中並沒有獲得多少好處,獲利的大多是控股者或者資本玩家,地方政府錢包略鼓。

  早在2009年前後,少林寺上市傳得沸沸揚揚。2009年12月15日,《東方早報(博客,微博)》報道,香港中旅集團與登封市簽署的《合作框架協議書》和《登封市政府常務會議紀要》,雙方確定斥資1億元成立 “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遊有限公司”,其中港方占51%股本控股,少林寺門票經營權等嵩山少林景區資產則被登封市作價4900萬元作為入股的一部分“我市以實物、現金入股,占股份49%,雙方合資年限為40年,嵩山風景名勝區門票收入特許經營權不再進行評估作價,我市通過門票收入分成實現特許經營權價值”,新公司擬定2011年上市。根據資料顯示,僅少林寺一年門票收入就將近1.5億元。

  在強烈的反對聲中,少林寺上市無疾而終。今年5月,陝西省寶雞市市長上官吉慶對外宣稱,鑒於二期項目尚未開工,原本定於2013年上市的法門寺文化景區暫時擱置動議。早在2011年5月舉辦的法門寺國際文化旅遊節上,有國資背景的景區董事長兼總經理劉兵宣布上市計劃。上市是可以實現一次性套現,按照法門寺年均350萬的訪客數量和2007年開園後兩年50億元的各類收入,其上市市盈率在30倍以上毫無問題。

  按照深交所6月6日公布的上市公司行業平均市盈率,旅遊業靜態市盈率中位數為34.43,滾動市盈率為31.84。而同一天,北京旅遊市盈率高達289.41。如果進入第三季度,旅遊高峰期到來,黃山等地盈利上升,可以想象旅遊業的數據將比一季度好得多。以上市公司北京旅遊為例,坐擁潭柘寺、戒台寺、靈山、妙峰山等多處宗教旅遊地的商業開發和收費權,過去一年收入同比上升9.51%至1.636億元,毛利高達58.6%。2011年,以投資戒台、潭柘兩寺景區的名義順利從非公開市場募集5.37億元。如果沒有這些上市套現手段,依靠門票、香火,少林寺等依然可以豐衣足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