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吳迪:貨幣寬鬆難解中國愁城

http://www.CRNTT.com   2012-06-15 08:27:41  


  中評社北京6月13日訊/中國商務部新世紀跨國公司研究中心常務理事吳迪日前撰文“貨幣寬鬆難解中國愁城”,作者認為,通過降息等砸錢措施來掩蓋問題,強行增長的“北京模式”疲態盡顯,已是窮途末路。

  6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出乎意料地降息了,這一下放開的不只是流動性,還有投資者久旱逢甘霖的想象力:政府是不是在為全面刺激經濟試水?會不會推出可比肩2008年那“4萬億”的救市計劃。很多人都問我,股票和房價是不是要漲了。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如果中國經濟硬著陸了,股市和地產都會變成沙灘上的鯨魚。以降息打頭陣的擴張性貨幣及財政政策,並沒有解除中國經濟硬著陸的可能性,反而使其可能性更大。我這番話讓渴望在股市上和地產上撈一筆的朋友很失望。

  中國經濟確實形勢嚴峻,匯豐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經連續7個月跌至榮枯分界線下方,但此時此刻以降息救市,卻是知難行易的昏招。有朋友告知:“根據標普的數據,截至去年底,中國私人部門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為131%,遠高於發展中國家50%的正常水平,因此降息明顯有為債務人減負的用意。”其實私人部門的英文原意是private sector,是指企業部門,而非家庭。中國企業的債務杠杆率過高,而處於國富民窮背景下的中國家庭的債務杠杆率極低,這一點和降息風行的西方世界有大不同,模仿他們降息乃東施效顰。

  所以“降息是為債務人減負”聽起來很動人,其實是典型的劫貧濟富之舉,救的是那幫在經濟泡沫期過度以債務擴張的企業,損的是賺工資購買力縮水的普羅大眾。舉個簡單的例子:普通消費者有退休養老的負擔。對一個存錢養老的人來說,利率從5%下降到4%,意味著在接下來的30年中,他每年的存款必須以18%的速度增長,才能達到既定的養老金目標總額。這會嚴重壓縮這部分消費者的消費需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