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17套房副市長是怎麼煉成的

http://www.CRNTT.com   2012-06-15 12:16:47  


福州原副市長被雙規 傳房產17套受賄3000萬 微博報道截圖
網友似乎對官員貪污已經麻木?
  中評社北京6月15日訊/福州原副市楊愛金,4月因涉嫌違紀被雙規。紀檢調查組在其辦公室、家裡共搜查出3000萬元,17套房產證。此案涉及的大量現金和實物財產,具體數目被媒體公開。這或許可為官員財產公示的爭論提供一個生動鮮活的例證(詳見鏈接)。華商報今天登載令狐補充的文章“17套房副市長是怎麼煉成的”:

  5月14日,國家行政學院某副研究員仲武冠在媒體撰文稱,樂觀估計,有效實行官員財產申報至少還需要十年時間。這一說法曾經惹起熱議。多數人認為,這個號稱樂觀的估計,是無視現實、罔顧反腐決心的表現,十足的盲目悲觀。爭論剛好滿一月,媒體爆出福州市原副市長楊愛金被“雙規”。此案涉及的大量現金和實物財產,具體數目也被媒體公開。我以為,這或許可以為官員財產公示的爭論,提供一點實在而味道辛辣的佐料,以及一個可資參照的生動鮮活的例證。

  6月14日,人民網記者調查證實,已於2010年退休、曾任職福州市副市長達10年的副廳級官員楊愛金,於今年4月因涉嫌違紀被“雙規”。消息人士稱,紀檢調查組在其辦公室、家裡共搜查出3000萬元,以及17套房產證。

  依法對貪腐分子定罪的過程,必須公布貪腐證據,總繞不開金額巨大的現金和實物財產。直面現實,必須承認,這本質上也得算是財產公示之一種。官員財產公示制度,本意在於預防腐敗,保障廉政,愛護官員,爭取實現全社會各方多贏。而落馬貪腐官員的財產公示,則是選擇性、罪證式的財產公示,結果實際上是悲劇性的滿盤皆輸——雖然實際上是反腐倡廉的豐碩成果,但肩負預防和反貪腐重任的職能部門也只能為之痛心。

  據報道可知,“雙規”前,楊愛金雖然有福州市計生協會副會長的職務,但他其實已經從一線崗位退休兩年。可以斷定,貪腐涉及的17套房產和3000萬現金,絕大多數是其退休前利用職權非法攫取。按照官場通常的看法,在任期間他的貪腐行為並未暴露,可算是所謂的“安全著陸”。讓人頗感驚險和萬幸的是,楊愛金的暴露是禍起蕭墻,是他的貪腐同謀、向他行賄的商人,冒著自己以行賄入罪的風險,線索、證據翔實的舉報,導致他落馬。一出犯罪同謀內訌、矛盾激化的醜劇,至此拉開了帷幕,楊愛金因此落入了法網,錯失了擁巨額貪腐財產頤養天年的“美好時光”。

  顯而易見,如果有效實行官員財產申報和公開,楊愛金之流可能就不敢有機可乘,不敢肆無忌憚的以權謀私,比如將大量現金放在辦公室——報道稱,福州消息人士認為,楊愛金涉案金額可能超出上述數字,連“福州市一位領導都說他:退休了,在辦公室還搞保險櫃,所有人都不用,你拿來幹嗎?”

  在前述有效實現官員財產申報究竟還需要多少時間的爭論?悲觀者認為,官員收入面臨統計難、折算難、監控難等三大難題。這在楊愛金案中似乎也有體現。但是,實際上這些所謂的難題都不是問題。長期的制度建設和探索試點,官員財產公示的條件已經具備,擁有堅實的社會基礎和廣泛的民意支持。正如有識之士指出,中國早已金融實名制,並無統計難度;折算有估價、拍賣等市場機制支持;尤其值得強調的是,這其實是借助長期有效的監督機制,切身保護官員。——這恐怕才是楊愛金案可資總結的教訓,以及可資品嘗的苦辣味道的正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