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張靈甫死亡真相:自殺還是被擊斃

http://www.CRNTT.com   2012-06-17 09:46:25  


 
  第二,張靈甫死在山洞內,到底是共產黨部隊進攻山洞前已經自殺,還是進攻過程中被擊斃,洞外的何鳳山等人其實一無所知,能提供具體訊息的,只有“洞內人”。

  第三,雖然何鳳山在回憶裡記載了“敵報話機台長”的話——“幾分鐘前,師長還在向蔣委員長呼喊求救,蔣委員長要他再堅持2個小時,通話後還不到3分鐘,張師長就被打死了”——來證明張靈甫系被擊斃;但這一回憶其實很可疑:首先,張靈甫此前已經花費了不少時間寫遺書給蔣介石,這是各方都認可的事實,張在遺書中已有“飲彈成仁”的話,斷不至於死前幾分鐘還給蔣介石打電話求救;再者,“敵報話機台長”的話,在何鳳山的回憶裡有不同的版本,1985年收入《革命回憶錄(第14輯)》的《攻占孟良崮擊斃張靈甫》一文中,何鳳山記載的“敵報話機台長”的話是這樣的:“你們不要打了,張師長剛才向蔣委員長喊話求救時,被手榴彈炸死了”,“被手榴彈炸死”這個情節,在2007年的版本裡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張靈甫的驗屍結果表明:張死於槍殺,絕非死於手榴彈或者其他炸彈;只在頭部留下了步槍的傷口;沒有任何手榴彈或其它炸彈的傷口。

  第四,如果“敵報話機台長”提供張靈甫被擊斃的信息這個環節確實存在,那麼,就無法解釋何以陳毅第一時間收到的消息是“自殺說”——何鳳山和他的特務團攻破了張靈甫的指揮所,理所當然是張靈甫之死的第一信息源,既然何鳳山已經從“敵報話機台長”口中得知張靈甫是“被擊斃”,陳毅卻接到“自殺說”的報告,豈不荒謬? 

  以傷口判斷張靈甫系被擊斃,其實靠不住

  另一坐實張靈甫系被擊斃的“有力證據”,是其傷口。解放區當時的報道稱:張靈甫的致命傷是“後腦被子彈炸爛”。《紅日》的作者吳強親眼看到過屍體,據他回憶,“經縱隊參謀陳亮同志仔細驗看屍體,反覆察看死者頭部已被炸爛的後腦傷口,清楚地表明張靈甫是因被人用湯姆式衝鋒槍從其後腦射入子彈而致死的。”在缺乏人證的情況下,張靈甫的這一“不可能是自己開槍造成的”致命傷口,就成了其是被擊斃的最關鍵的證據。

  但這個證據其實並不成其為證據。因為下文即將要談到:據原74師官兵的回憶,張靈甫並非自己開槍自殺,而是命令部下向他開槍。如此,上述疑惑其實都順理成章。

  張靈甫自殺的證據鏈相當完整,史料契合度相當高

  1、原整編第74師輜重團團長黃政的回憶

  黃政是國民黨原整編第74師輜重團的團長。在其遺稿《七十四軍覆滅記》中,黃政如此回憶他所知道的張靈甫的死亡:

  “在前途絕望、非死即降的情況下,五月十六日下午二時許,張靈甫在師部指揮所的山洞中對下屬說,我們是有氣節的軍人,不成功,即成仁,要用集體自殺,報答黨國,而絕不受被俘之辱。副師長蔡仁傑、旅長盧醒與他感情極深,有共生死之誼,他倆隨之自殺,義不容辭。副旅長明燦、團長周少賓、參謀處長劉立梓,是張一手提拔的親信,對張也不能偷生。唯參謀長魏振鉞、副參謀長李運良心懷異志,不願同死。張命李運良給蔣介石擬了一個最後的電文,略雲:職師與數倍之勁敵血戰三晝夜,官兵傷亡殆盡;援軍不二,無力再戰,為不辱黨國使命,抱定不成功,即成仁之決心,發電後,職等集體自殺,以報總統知遇之恩。

  “李運良把電稿交報務員拍發後,即在洞口用短劍刺破面部、頸部,鮮血滿臉,臥地裝死。魏振鉞趁亂溜出洞外隱蔽。洞內六人呼喊‘國民黨萬歲,蔣總統萬歲’等反動口號,張靈甫命令劉立梓用卡賓槍把五人打死,劉用手槍自殺。指揮所二十餘人跑到三百米外的孟良崮東北的五十八旅指揮所,師長的勤務兵哭著對我團陳左弧營長說了比事。師部的張報務員也向我報告了他發電文內容及經過。於是,五十八旅軍心全散,不再作抵抗而做了俘虜。

  “十七日上午六時許,我們被俘官佐被帶到孟良崮村口,來了一名解放軍幹部,問我們‘誰認識張靈甫?’我說:‘我認識’。他即帶領我和陳營長,副官等七、八人,在一家門外,看到張靈甫屍體躺在一扇門板上,我向屍體鞠了三個躬,我們都哭了。那位幹部說:‘他是自殺的,又不是我們打死的!’但另一位解放軍幹部卻說:‘是我們擊斃的!’我當時思想反動,情緒激動地說:‘他自殺的也好,你們擊斃也罷,張師長八年抗戰立過多次戰功!’說著我把張的左腿捋起,指著那條瘸腿傷痕給那位幹部看,並求要他弄個棺材掩埋他,那位幹部說:“我們解放軍會這樣做的。’”(《鎮江文史資料.12輯》,1987年1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