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共為十八大定了什麼調?

http://www.CRNTT.com   2012-07-26 11:57:40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會上,中共高層為改革開放定調,既是基於30多年改革開放取得重大成果的概括,同時也是對現實生活中出現問題的回應。

  時下,公眾都關注中國經濟的狀況。2001年6月14日滬指最高見到2245點,十年後,A股再度跌到此點位之下,如此糟糕的表現在世界證券史上堪稱奇跡,A股市場最核心的缺陷在於利益分配機制的嚴重不公平;在實體經濟全面低迷的背景下,銀行業和壟斷央企一路高歌猛進,這些在考驗中國實體和公眾的承受底線。中國當前所面臨著這樣一些迫切、公眾反應激烈的“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貧富差距拉大,未能形成公平的分配制度;社會事業滯後,未能建立惠及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公眾幸福感下降,未能解決最基本的民生問題;環境污染加劇,高投入、高污染產業層出不窮,食品、水、空氣被污染,開發和環境保護的尖銳矛盾一觸即發,帶來一系列群體性事件;社會腐敗向縱深發展(000001,股吧),腐敗不僅僅發生在經濟領域,更深入到吏治腐敗、司法腐敗和輿論腐敗,這三種腐敗直接與體制缺陷相關。2012年,又可謂是一個多事之秋。重慶事件的出現,和全國經濟下行,某些人們開始對改革開放產生種種疑慮。改革開放是需要前進還是倒退?是否需要倒回計劃經濟年代?不及時回答這些問題,就難以統一人們的思想。在“來自外部的風險前所未有”的新形勢下,顯得十分迫切。因此,中共高層通過舉辦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研討班的形式來分析問題,統一認識,為中共十八大召開打下基礎,無疑是抓住了問題的“綱”,使“綱舉目張”。

  實際上,分析中國時下經濟下行,除全球金融危機陰影未徹底清除這個因素外,也有著多年來經濟結構不合理,經濟粗放型的問題。一些行業耗難仍然很大;一些地方發展經濟衷於短期行為,損害了公眾的利益。這些問題人們不是看不見,而是被某些所謂“政績”工程遮住了眼睛。因此,剖析經濟下行或經濟問題又往往與民主監督、民主決策等屬於政治體制改革範疇分不開。但在不少時候,在強調“一元化領導”的聲音中,後者往往被弱化。因此,在未來的改革開放中,不但要有堅定方向,還必須對政經改革實行“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胡錦濤總書記7月23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研討班上講話,令人們看到了中共高層對改革開放的堅定決心。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