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劉翔摔倒的正常與不正常

http://www.CRNTT.com   2012-08-08 09:58:06  


  
  更不正常的是,退賽後被認為是“詐傷”,摔倒後被認為是“表演”

  北京奧運會後,劉翔面臨著鋪天蓋地的質疑。甚至還有謠傳說,劉翔是跟某品牌達成了協議,為避免輸給羅伯斯損害了自己的商業價值,所以要詐傷。事後記者的調查證明這是子虛烏有的。而事實是,許多跟劉翔簽約的品牌在北京奧運後中斷了合約,甚至有調查稱劉翔的商業價值大大縮水。

  而這次倫敦奧運會,劉翔摔倒後,又第一時間有大量的質疑。許多人說劉翔的摔倒還是在“表演”,大部分的理由還是“商業”二字。盡管,今次的情況和四年前還不同,許多人也都知道劉翔並非有絕對奪金的把握,劉翔只要發揮出水準,贊賞他的人肯定比不滿的多多了。而如果再度傷退,才是真正影響所謂商業價值的。

  很多知名運動員都因傷退出過比賽,也有很多知名運動員被指責過“詐傷”,卻罕有劉翔這樣被嚴重質疑的局面。

不正常根源何在 
 
  表面上:廣大觀衆不接受退賽,希望他走也得走到終點

  北京奧運會後,一向被視作國民偶像的劉翔承受了太多的壓力。許多人都質疑他“詐傷”,乃至質疑這是個陰謀。人們有失望、有不滿、有憤怒。甚至有人說,在那一刻,劉翔仿佛成了“國家罪人”。

  而許多人都認為,劉翔不該退賽,甚至說,就算走,劉翔也得走到終點。

  這樣的情緒當然也影響到劉翔的廣告贊助商,影響到體育部門。所以,劉翔身上背負著太多,他沒有不上場的資格,也沒有退役的資格,唯一的選擇就是,不管怎樣,都走上賽場,就算跳也跳到終點。

  更深層次上:劉翔只是“舉國體制”的“榮譽機器”

  在“舉國體制”下,體育競賽和民族榮譽綁定得是那麼緊密。近百年的屈辱記憶,以及建國後逐漸恢複的自尊,使得體育比賽成為那時封閉的國人少數幾個提高自信的途徑之一。必須承認,從歷史上傳承下來的不僅只有舉國體制,即使在今天,奧運金牌對國人神經的刺激作用仍舊不小。更別提,劉翔所在的項目本來是歐美人所壟斷、統治,這就更加深了人們對劉翔的那份期盼。進一步說,人們也會認為,劉翔是納稅人的錢給培養出來的,就需要去做點什麼。對於劉翔來說,仿佛身經一場“體育造神”運動。人們不允許“神”退縮。有多愛就能有多恨,也不難理解人們的懷疑乃至憤怒。

  所以,在舉國體制下成功的運動員很幸福,而失敗的運動員卻很痛苦,看看那些沒有拿到金牌的中國奪金大熱門就知道了,他們多數以淚洗面,都說對不起祖國,對不起人民。

  比起來,曾經也是舉國體制培養的,後來卻走了職業體育道路的姚明就幸福太多了。他去NBA時也伴隨著許多人的“民族榮譽感”,他也曾經傷病纏身,而在30歲的黃金年齡退役。面對著人們的沮喪,姚明說,“我又沒有死,現在我正喝著啤酒,啃著炸雞呢,難道你想要什麼?一場葬禮?”而在退役前,他對記者說,“我要選擇自己的死法,不讓別的東西來決定我,而是我自己來決定。我退還是不退,你自己就猜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